访问主要内容
法国思想长廊

乌合之众的分析家勒庞第三节 群体心理的情感方式和思考方式

发表时间:

[提要] 群体有和个体完全不同的情感方式和思考方式,他们冲动、易变,而且轻信传言并受其刺激。轻信往往使他们产生集体幻觉,因被幻觉支配,所以行为格外偏执,不容怀疑。他们的思考要力求简单,所信奉的观念往往用口号表达。群体基本没有推理能力,所以最容易被政客和野心家利用。

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古斯达夫•勒庞著作《乌合之众》一中文译本资料图片
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古斯达夫•勒庞著作《乌合之众》一中文译本资料图片 DR网络图片
广告

问:上次你谈到群众心理的一般特点,这些特点都是有共同诉求的人聚合成群体时,造成个体人格的变化。那么可不可以把群体也理解成一个人格,把它的种种表现看作群体人格的表现?

答:你问得很有意思,我们今天就来梳理一下群体人格的情感方式和思考方式。你说的对,当无数个体形成群体之后,他们实际上已经无意识地放弃了自己的人格,这个我们上次已经谈到过。一个公司白领和一个清洁工在群体中流露同样的情感,这就是说群体会形成一个新人格,所以勒庞的分析实际上是把群体当作一个完成对象来分析。在分析中,他不再注意组成群体的个人,曾经有什么样的人格。好,我们下面看一看个人人格变成群体人格的表现。在勒庞看来,这首先表现为情感上多变,一个人本来意志坚定,目标执著,但他融入群体之后,可能会变成全无主见,只依从群体的情感指向。我们常说,随大流,就是指这种无定见,随波逐流的情况。勒庞举1789年8月4日法国贵族投票,同意放弃特权的事儿为例子。他说:“法国的贵族一时激情澎拜,毅然投票放弃了自己的特权。他们如果单独地考虑这件事儿,没有一个人会表示同意”。所以在群体中,个人之所以会随大流,那是因为群体中的行为,从来不是事先规划好的、深思熟虑的行为。他们往往是受即时事件的刺激,比如勒庞所举的1789年的这个例子,米涅在他的名著《法国革命史》中说:“等级不存在了,专横跋扈被打掉了,伴随他们的不平等也应当取消。这些工作只用了8月4日一个夜晚就完成了”。事实是,法国最古老的家族诺阿耶公爵提议废除封建特权。当时在场的贵族们争先恐后地同意,以表现他们的爱国心。结果几个小时之后,贵族特权就被宣布永久废除。这就是当贵族们齐聚制宪会议会场,和所有其他等级,主要是第三等级,混成一个巨大的群体时,他们的行动完全是一哄而起,其实他们根本没有准备这样做,纯粹是受当时会场气氛的暗示和烘托。他们根本没想到这个举动是自掘坟墓。勒庞形象地说,“他们就像被风暴卷起的树叶,飞向四面八方,然后又落到地上”。

问:这种情况确实很常见,因为反应是情绪性的,而情绪会互相影响。

答:对。这就引出了群体情感的第二种表现,轻信,也就是不顾事实。中国有个成语“三人成虎”,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在群体情绪作出反应时,不会有人问,真的吗?魏国大臣庞聪问魏王,如果第三个人也对你说,大街上来了老虎,你会信吗?魏王说,三个人都说街上有老虎,“寡人信之矣”。只因为说的人多,再荒谬的传言,也能让人信以为真。群体心理中不存在探究真相的要求,而且跟着而来的就是第三种特点,夸张。凡是群体对某一事件反应激烈时,一定会有情绪夸张的成份,因为事实会被夸张到远离真相。一件事儿传的人越多,越要小心它离谱太远。所以勒庞说,“群体因为夸大自己的感情,所以它只会被极端感情所打动,希望感动群体的演说家,必须出言不逊,信誓旦旦,夸大其辞,言之凿凿,不断重复,绝对不以说理的方式证明任何事情”。我们知道,希特勒的演讲,百分之百就是反映这样一种情况。在这种多变、轻信、夸张的心理趋势推动下,就必会出现第四个特征,偏执专横。在群体心理中不存在有话好好说这回事儿。群体一旦被激发起来,肯定是不撞南墙不回头,而且是没理可讲。这是因为群体情绪的互相感染,使任何人都不愿也不敢偏离群体情绪的指向,否则就成了个叛徒,下场就会很惨。勒庞分析这些特点,认为这是个体一旦陷入群体,会产生新的性格。而弗洛伊德一方面赞扬勒庞指出了问题,却进一步认为,“没有必要过多地强调新性格出现的重要性,我们只需指出个人在群体中获得了某些条件,它们使他能够摆脱对自己无意识本能冲动的压抑。至于那时他因此表现出来的,表面上看来新颖的性格,实际上不过是这种无意识冲动的种种表现形式而已。在这种无意识中,包含了人心中所有罪恶的东西,秉承了人类所有的恶念”。

问:弗洛伊德似乎对人性有更悲观的看法。

答:弗洛伊德对整个人类文明都是相当悲观的,这恐怕跟他是一位犹太人有关。犹太民族的苦难,深深埋藏在他的无意识深处。在他从事研究的时候,会浮现到他的意识中,指引他观察问题的方向。好,我们这是有点儿用弗洛伊德的方法来分析他本人了,就此打住。

除了群体心理所表现的情感特征,我们还应该关注群体的观念特征,也就是它的思考方式。但是听友们可能会问,群体不是一般都无脑吗?没错,但无脑也要通过他们的思考方式来表现。毕竟组成群体的个人,并不必然是白痴。首先,群体心理中得势的观念绝不能是深思熟虑,经过逻辑分析,有大量事实和文献支持的理论。群体中绝无哲学的位置,起作用的是口号。勒庞说,“给群体提供的无论是什么观念,只有当他们具有绝对的、毫不妥协的和简单明了的形式时,才能产生有效的影响”。也就是说,一个观念要想让群体中的人反应,一定要把这个观念变成最简单明了的形式,所以在群体中,最流行的,影响力最大的,只能是口号式的东西。在文革中,我们几乎每天都会接受新的口号,这些口号鼓动起全国民众集体行动,比如说人民日报发表的社论,每一篇的题目都是能够唤起群体行动的口号。比如“破旧立新”,红卫兵们不会有人去问,什么是旧什么是新,这旧的内容是应该被抛弃打碎的,还是它本来就是人类最宝贵的精神成果和财富,不但不应破,反而要继承保留。他们的脑子里只有破旧这两个字带给他们的破坏性本能释放的理由。

问:确实,就像文革中,人们最熟悉的就是口号,以至会有那种五一劳动节庆祝口号这种东西。

答:你举的这个例子相当有代表性。所谓庆祝口号,就是把当局的一整套意识形态变成十几个及其简单的口号,所以依照这种口号行动起来的群体是非常可怕的。因为口号可以在内容上互相矛盾,用勒庞的看法来解释,是它们没有任何逻辑上的相似性或连续性。比如我们常听到“进一步改革开放”,同时我们也会听到“警惕外部敌对势力”。这样的两个口号,其实内容是彼此冲突的,但是它可以成为社会运行的基本政策。所以勒庞说,这些口号“可以互相取代,就像操作者从幻灯机中取出一张又一张叠在一起的幻灯片一样”。这解释了为什么能够看到,最矛盾的观念在群体中同时流行,在不同的时期,群体会以它的理解能力,而受不同观念的影响,干出大相径庭的事情。因为群体完全缺乏批判精神,因此他们反而觉察不到这种矛盾。不过,要说群体缺乏理性的推理能力,那是因为他们的思考是借助形象的,这个我们在前面已经提到过。勒庞认为,所有善于操纵的统治者,都会利用形象来说服民众。象古罗马时代的安东尼,在凯撒在被刺杀之后,为了让民众跟着他走,他对民众演说时,要手指着凯撒的尸体。

问:就像文革中,每个单位都有几个阶级敌人的形象。

答:确实如此。在《一九八四》年这部书中,大洋国的统治者,专门安排出“仇恨时间”,这时大屏幕上就会出现欧亚国首脑的模样,这玩儿的都是同一套伎俩。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