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明镜书刊

文集《学人干政与宪政转型》出版

发表时间:

今年3月的中国第十三次全国人大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提出的修宪草案,举世瞩目热议。正当此时,明镜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学人干政与宪政转型》的文集。这次“明镜书刊”节目,我们就请明镜集团总主笔高伐林先生来介绍这本书。

冯崇义、杨恒均编《学人干政与宪政转型》
冯崇义、杨恒均编《学人干政与宪政转型》 明镜出版社
广告

法广:高伐林先生,明镜出版社出版《学人干政与宪政转型》这本书,是不是有意对前不久北京的全国人大会议通过修宪,做一个回应?

高伐林:这倒不是有意为之。这本文集,是由冯崇义和杨恒均所编,收入的文章,是两年多以前学者在加拿大温哥华的一次学术研讨会上发言的整理稿。去年年末,冯崇义就给出版社发来书稿,后来主编者又做了若干修改调整,出书的时候,就正好赶上了人大修宪这个关口。中国不是有句话叫“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嘛。

法广:有哪些学者参加了那次研讨会?

高伐林:学者人数其实并不多,只有11位,有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创办人茅于轼,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讲座教授吴国光,北京大学教授张千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张博树,普林斯顿大学博士程晓农,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教授冯崇义等。他们来自北美、亚洲和澳洲不同国度,各自的专业,有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历史学、哲学,还有媒体界,其中多数是博士、教授,获得相当丰硕的研究成果。

法广:他们对于中国的宪政转型,有哪些值得注意的看法呢?

高伐林:这本文集,可以说,是11位学者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现状和宪政转型前景的一次“会诊”。86岁的茅于轼老先生认为,一个国家的经济就是两大问题,财富的创造和财富的合理分配。他强调,交换创造财富,中国经济改革成功,第一个原因,就是让人力物力有自由流动的机会;第二个原因是对私有财产的保护,开放了个人经营的机会;第三个原因是采纳了市场经济制度。但是讲到未来改革的前景,茅先生不是很乐观,说“很难预料,可能由于一次偶然事件而发生巨变……毛泽东死了,‘四人帮’垮台了,中国人运气好。将来是好是坏,真是要靠碰运气”。

法广:其他学者也比较悲观吗?

高伐林:不太一样。有些学者判断形势相当严峻。像程晓农博士指出:中国经济泡沫破灭逼近临界点。他介绍了一个概念:“增长临界点”,就是当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率低到一定程度,企业的利润就变成零,赚不了钱了。这个增长临界点在不同国家是不同的:美国是2%左右,日本是3%左右,而中国是8%,也就是说,增长率低于8%,中国企业的利润变成零,失业率开始上升。最近几年中国经济增长率的情况就是这样。何清涟女士则列出了中国经济面临的“六大瓶颈”,也就是六个难以解决的大难题:经济结构转型无望,失业大军壮大,资源高度对外依赖,地方债务庞大,金融危机,社会分配不公导致贫富差距过大。有一些学者从更开阔的视野来“诊断”中国。

法广:他们怎么分析呢?

高伐林:张博树教授列举了影响当今中国的九大思潮:自由主义、新权威主义、新左派、毛左派、中共党内民主派、儒学治国论、宪政社会主义论、“非左非右”的新治国论,以及强硬对外的新国家主义。他指出,九大思潮都想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解释中国,影响中国,乃至改变中国,它们与官方意识形态之间、它们彼此之间必然发生碰撞。吴国光教授发言讲的是“人类安全与中国崛起”。他说,安全有不同层次,有个人安全,有国家安全,还有人类安全  指的是全球不论哪国公民都共同享有的安全,但是受到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大规模瘟疫的威胁。吴国光指出,以“中国模式”取得的经济成功已经并正在对人类安全形成巨大挑战,中国不是没有注意到这一问题,但应对和解决的能力相当弱。

法广:其他学者还提出了什么有启发性的见解呢?

高伐林:鲍彤的前秘书、原中央体改办官员吴伟,讲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分歧和赵紫阳的改革思想。他说,邓小平提出政治体制改革,想法是要克服政府阻碍经济改革和发展,邓提出党政分开,党就管党的事,政府去管政府的事。而赵紫阳搞政治体制改革的想法是:共产党要从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赵提出党政分开也不一样:要加强党的政治领导,但不要搞组织领导和思想领导。吴伟认为,赵紫阳为首的改革派实力不够,导致1989年改革失败,但我们要研究这份思想和政治遗产。信孚教育集团创办人、中国网络大V信力建提出,中国应建立新的政治文化,求得党内和解、族内和解与全球和解;加拿大资深媒体人丁果对中国教育评价很低,认为培养的都是“井底之蛙”,他寄期望于海外华人,认为他们有条件放眼看世界,有责任推动祖国宪政转型;中国网络大V杨恒均指出:对执政者最有利的“统战”,应该是倾听不同声音,同社会各界尤其是党外知识分子与网络意见领袖达成共识。“统战”不是让他们被统一起来,发不出声音,而是要依法保护他们言论自由与批评的权利,鼓励他们提出有建设性的批评意见。 

法广:看来参加研讨的学者们都高度关注中国宪政的走向,有强烈的干预现实的意识?

高伐林:是的,主编之一冯崇义认为:这些学者具有自由主义价值理念和宪政情怀,面向社会、面向大众,同时从学术和政治两个层面为中国健康发展贡献力量。他们不是坐而论道,回避政治,而是突破所有禁区,将现实政治纳入学术研究的范围。冯崇义说,我们无意掩盖政治意图。正好相反,我们把打破中共政治禁区的学术探讨,直接当成促进宪政转型的宏大社会运动的组成部分。只要坚守学术真诚,坚守“观点可以不同,事实必须尊重”的原则,就不会影响我们学术结论的客观性,而不会像马列主义党徒那样,为了“革命的需要”和“党的事业”,就不择手段,否定事实、歪曲事实。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