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香港/普通话风波

普通话试风波扩大:官媒批本土思潮侵蚀大学 各大学斥浸大未审先判

浸会大学普通话豁免试风波扩大,校方以抗议学生粗言对待老师为由,实时将两名学生领袖刘子颀和陈乐行停学,直至调查完结。学生和浸大教职员协会批评校方未审先判,只会激化事件。学联与全港大学学生会声援浸大学生忧起寒蝉效应,浸大学生会将游行抗议,要求校方撤回停学决定。不过,事件触发中国官媒批评,《人民日报》指事件已「踩到了底线」;《环球时报》则批评浸大学生会的抗议行为反映部分港人的本土化思潮侵蚀大学校园,属意识形态之争,未脱殖民心态。

香港浸大學生1月17日在語文中心內與職員爭辯
香港浸大學生1月17日在語文中心內與職員爭辯 (網上影片截圖)
广告

因应学生公投要求取消普通话为毕业考核要求后,浸会大学推行推出豁免试,但合格率只有三成,学生会要求让学生补考及公开评核标准,并在本月17日占领负责有关考试的语文中心8小时,期间与中心职员争论时,学生会会长刘子颀曾口出粗言,引发舆论关注。

浸大校长钱大康昨(24日)午召开记者会,指两名参与占领的学生刘子颀和「港语学」召集人陈乐行的整体行为令老师感到侮辱和威胁,触犯学生纪律程序,决定将二人实时停学,直至纪律委员会完成调查为止。至于其余参与占领行动的十多名学生,钱认为他们较安静,没有严重违规,将会等待纪律委员会调查跟进。

两名被暂时停学的学生对校方决定表示震惊和匪夷所思,认为是未审先判,质疑校方欲藉此杀鸡儆猴,打击学生参与校政。学生会将于明日举行校内游行,要求校方撤销暂时停学的决定,刘子颀预计,将有约一百人参与。

浸大教职员工会认为,学生不应出言侮辱老师,但校方亦不应未审先判,应待纪委会完成调查才作出处分。

香港专上学生联会及全况十一间大专院校的学生会或学生代表联席发出联署声明,对浸大校方的决定表示「严正抗议和极为遗憾」,指把两名没有对校园构成实时威胁的学生实时停学,是「未审先判」的越权行为,令人联想到打压抗议声音的极权劣行,忧虑造成寒蝉效应,令大学校园内的言论空间进一步收窄,促各大学校长挺身捍卫校园内的言论自由和学术自由。

此外,中大和港大校园的民主墙出现批评浸大校方的大字报,而浸大毗邻的屋苑外墙更有人喷上「不要普通话」、「歧视」等字句,迅即被管理员以黑色胶袋遮盖。

官媒批抵触普通通话者未脱殖民心态

不过,中国《人民日报》今(25日)天发表评论员观沧海题为《突破底线必犯众怒》的文章,指浸大学生的行为「已经踩到了底线」,要求校方严惩。

评论形容有关学生的行动是「乖张言行」,与香港近年某些「不正常现象」一脉相承,认为有些港人只要一听到中国、内地、爱国等字眼就必然反对、百般阻挠。学生的表现轻则是目光短浅,重则是中了“逢内地必反”的毒不浅,呼吁学生反省。

另外,同日的《环球时报》亦发表题为《少数香港大学生的视野太窄了》的评论员文章,把事件归类为意识形态冲突,是香港部分人的本土化思潮侵蚀了大学校园,导致一些学生对学习普通话产生抵触情绪。文章认为,香港推动学习普通话的争议,「决非正常」,可被视为未剪干净的「殖民心理的尾巴」。

评论指出,长远而言,普通话对港人的重要性肯定会超过英语,如不学好,等于为人生关上一扇大门。文章更以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外孙女都学普通话为例,呼吁抵触者勿把自己置身于世界发展大潮之外。

评论又说,看到一些香港大学生对普通话持有抵触态度,中国内地不少人很愤怒,但相信不会影响中港两地打交道的主导因素,更多人只会遗憾闹事青年的视野太窄,本事很一般,很可能没甚么竞争力。

香港浸会大学于2007年把普通话列为毕业考核要求,及至2016年,学生公投赞成取消此要求,校方遂在翌年决定,新增普通话豁免测试,合格者可豁免修读普通话,但每名学生只可考一次。本月上旬,校方公布豁免试成绩,只有三成人合格。学生会要求让学生补考,更于上周六(17日)占领语文中心,要求交代豁免试的评分标准。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分享 :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