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观察中国

《十年》为什么获颁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

发表时间:

多年来只是演艺界小圈子活动的香港电影金像奖,因为今年将最佳电影的奖项颁给一出有争议的影片《十年》,掀动香港社会一场轩然大波,在海内外引起广泛关注。今天的观察中国,要向大家介绍有关影片《十年》风波的分析评论。

中南海
中南海 DR
广告

北京《环球时报》的社论称:“《十年》属于‘预言幻想片’,以极其悲观的心态讲述2025年的香港。它由5个短片组成,分别描述内地通过操纵一起在西环的恐怖袭击推动香港实施《国安法》,一名抗议者在英国总领馆前绝望自焚,一名的士司机因为不会讲普通话而受到工作歧视,一对男女为抗拒强拆,男的把自己身体制成标本,以及‘红卫兵文化’在香港泛滥导致学童儿子斗老子等。影片最后写出‘为时未晚’,呼吁港人反抗。”

香港《大公报》的社论称:“香港电影金像奖协会把今年的‘最佳电影’奖项颁给了影片《十年》,事件在影艺界及社会各方均引起了强烈关注─一部明显抹黑‘一国两制’、唱衰香港未来、在艺术上亦毫无建树的影片,凭什么可以得奖?答案是,《十年》获得的,是一个‘政治奖’而不是电影奖,把最高殊荣颁给《十年》是当前影艺圈少数人违反专业准则作出的一项政治决定,目的是配合‘港独’、恫吓港人。”

香港《苹果日报》署名吴志森的评论称:“相信不少坐在电视机前收看电影金像奖颁奖礼的香港观众,都跟我一样,从未想过《十年》会夺得最佳电影这项殊荣。当尔冬升导演宣布最佳电影得主的时候,以为听错,吓了一跳,定过神来,手舞足蹈,大呼小叫,兴奋得几乎流下泪来。的确,香港人需要一些感动,需要一些奇迹,需要一点点意外的喜讯,才会储备足够动力,继续奋起前行。郁闷得太久了,《十年》夺得最佳电影,就是这些感动、奇迹和喜讯的及时雨。”“正如监制蔡廉明所言,《十年》已超越电影的层次,成为社会现象,甚至一场社会运动。”

香港《苹果日报》署名卢峯的社论称: “《十年》的五个不同故事未必个个精采动人,有的还可能拍得有点粗糙。但论到对当前社会的批判,论对当下市民躁动、惶恐、不安的描述,论电影跟观众的互动,今年恐怕没有其它电影可以及得上。试想想,历来有那一出港产片或电影在户外播放还吸引数以千计观众‘入场’观看的呢?单是打破电影与观众之间的界限与隔膜就已令《十年》与众不同。此时此刻在香港,让这本土新锐创作的本地电影成为‘最佳影片’可说完全切合时代的需求,观众、市民的期望。”

香港《明报》的社论称: “严格而言,《十年》只是一出实验电影,它赢得金像奖最佳电影奖项,不在于电影专业技术等成就,而在于其题材对香港前景的不安,在评审之间获得共鸣。”“可以说,《十年》的题材,触动不少人,反映社会上对前景的不安和迷惘,有着广泛共同基础。”“最近这些年,一些事态使港人感觉到‘一国两制’渐行渐远,特别是两年前政改斗争期间,北京发表的‘一国两制’白皮书所描述内地与本港关系,强调中央对港拥有全面管治权,超乎港人的一贯认知和理解。本港与内地关系处于绷紧状态,与港人感知‘一国两制’不保而对未来的忐忑不安,直接有关。”

新加坡《联合早报》署名易锐民的评论称: “香港金像奖协会主席尔冬升透露,有人正在筹备拍摄比《十年》‘更激(进)’的电影。探讨香港10年后境况的《十年》,星期日获颁香港金像奖‘最佳电影’后,持续引起热议。尔冬升在电台节目中坦言:‘从商人角度去看,用50万港元成本可拍出600万票房,因电影被禁,反令全世界都买电影的版权,不排除有人会做这样的生意。’”“时事评论员刘锐绍于专栏文章中指出,《十年》的影响将不止10年,‘如果北京继续打压,它还会继续发挥影响,10年、20年、100年,直至北京不再或者无能力打压为止。’他还认为,正是北京的激烈反应,才推动‘港独’意识进一步受到关注。”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