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法国风土人情

梅西安与《时间尽头四重奏》

发表时间:

《时间尽头四重奏》是梅西安的名作,这首作品是梅西安在战俘营里完成的。1940年,德国闪电般入侵法国,梅西安就在败退的法军中,被德军俘虏,运载到纳粹德国的集中营。那里有一位喜爱音乐的管理员,认出了梅西安。这位叫布鲁尔的德国军官下令给梅西安准备纸笔和橡皮,并给他一间不受打扰的空房,让他可以继续创作。梅西安在被俘前,才刚写了一首曲子的标题“在时间尽头”。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梅西安创作了《时间尽头四重奏》。1941年1月,德国冰天雪地,在一座战俘营中,300多名战俘与卫兵挤在一起,聆听台上四位演奏者演奏他们从来没有听过的音乐。四位演奏者中,一位弹钢琴、一位拉小提琴、一位拉大提琴,还有一位吹单簧管。他们用的乐器都是在战俘营里找来凑合的。弹钢琴的正是梅西安,而所演奏的作品,就是他在战俘营里写的《时间尽头四重奏》。日后他追忆说:“从未有人如此全神贯注地聆听我的音乐,如此心领神会。”

Messiaen
Messiaen DR
广告

《时间尽头四重奏》这个标题出自《圣经·启示录》第十章,当第七封印被揭开时,神面前会出现七位手持号角的天使,其中第七位天使向天起誓说:“时间到了尽头,不再有时间了”。《启示录》描绘上帝再临的终极审判,一方面启示救赎,另一方面却又充满了对现世毁灭的恫吓。

梅西安想像的“时间尽头”,还有另外一层音乐上的意义。鼓声、号角声,尤其是引发人激动情绪的“一、二、一、二”进行节拍,是20世纪军队最突出的场景,在这样的节拍中,大批的军人迈步前往战场,走向毁灭。

梅西安听厌了军队与战争的节拍,他要返回音乐的本源本质,追求“时间尽头”,追求被战争滥用的节拍的终止。

《时间尽头四重奏》里的节拍一下子延长,一下子收缩,一下子突然停滞,一下子甚至以对称的方式卷过来又卷过去。音乐还在,但大家印象中的音乐节拍规律被梅西安打乱了。

《时间尽头四重奏》用4件乐器 : 单簧管、小提琴、大提琴和钢琴,以抽象音乐语言,表现痛苦在超脱中的慰藉这样特别具体的情绪。

它的第一乐章标题是“水晶的礼拜”,以各种各样鸟在晨光中苏醒为开端,那些鸟的翅膀划破沉寂的空气。这些鸟显然是人的命运各种形态的投射,它们被阴郁而又慵懒的背景所包围,呈示着苦难,等待第二乐章的天使来宣告世界末日中的拯救。

第三乐章以单簧管独奏为主,标题是“鸟儿们的深渊”,是对人生的反思,一种伤痕累累孤独中对自己的抚摸。梅西安自己说,鸟儿们这般倾诉中,表现的是对星、光、虹的向往。第五乐章是大提琴在钢琴冷酷的和弦敲击下表达“耶稣永恒的颂歌”,表现“圣经”的普世价值,一种无穷尽爱的厚厚包容。它之后,第六乐章“七个号角的狂舞”、第七乐章“宣告末日的天使之虹的错乱”都表现了冲突。7个号角指《约翰启示录》中的7声雷声,第七乐章则是,6天创世后,人在第七安息日的 天使之虹中被超脱,超脱过程恍惚又眩晕,是灵魂的被救赎。最后的第八乐章,是小提琴表现的第二首“耶稣永远不朽的颂歌”,按梅西安说法,是安息日的无穷延长,“变成永远被光照耀安宁的第八日”。动与静充满张力的对比贯穿了这件作品。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