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要闻分析

侯志明谈皮埃尔·贝尔热生前对中国民运的支持

发表时间:

法国著名的时装品牌伊夫·圣·洛朗(YSL)的创始人之一皮埃尔·贝尔热(Pierre Bergé),先生周四因病去世,享年86岁。提到贝尔热先生,人们总是首先或说他是圣·洛朗几十年的伴侣,是这位著名设计师背后的人物。但实际上,如果褪去圣·洛朗带来的光环,贝尔热先生本人的一生也极具传奇色彩,拥有多重身份,在多个领域都是非常成功的认识。而更鲜为人知的是,为了他对民主理念的追求,他曾在八九年天安门事件后大力支持过中国海外的民运事业。

皮埃尔·贝尔热是伊夫·圣·洛朗(YSL)的合伙创始人
皮埃尔·贝尔热是伊夫·圣·洛朗(YSL)的合伙创始人 REUTERS/Philippe Wojazer/File Photo
广告

可以说贝尔热先生是一个极具远见的商人,同时也痴迷艺术,图书收藏,同时也不无政治理念。因此,无论是在时尚,艺术收藏,还是媒体和政界,尤其是左派政界,几十年来都能够自由地驰骋,而且均获得极大的成功,2016年时,他的个人财产达1亿8千万欧元。但同时,他也通过建立博物馆试图将他也圣罗兰对艺术和文化的热爱传递给后人,20

法国总统马克龙悼念贝尔热时就遗憾地表示,贝尔热带走了法国文学和艺术的一部分记忆。

在政治上,贝尔热也是因是法国已故左派社会党总统密特朗的忠实支持者而广为人知。具有左派政治思想同时拥有巨额财富,在法国被称为是”鱼子酱左派”,看来是有点不太协调,但贝尔热的解释是,并不因为自己拥有左派的理念就不会经营和管理事业,但他同时强调,自己绝不和脑子里只想着挣钱的人做生意。同时,他也一直没有放弃过自己的理念,包括支持艾滋病的研究,反抗种族歧视等事业。

法国前文化部长雅克·朗(Jack Lang)指出,贝尔热是个左派人士,但同时也能够摆脱固有的信念和确定性。雅克郎认为贝尔热是一个自由自由主义者,同时也是一个社会主义者。

和密特朗一样,贝尔热也一直致力于捍卫民主理念,在1989年中国天安门事件发生后,他曾不遗余力支持中国民运人士,但实际上他并不是因反对某个政府而从事政治斗争,这只是他捍卫民主理念的一种方式。

本次节目参访到了与贝尔热先生有多次接触的法国汉学家,中国团结协会的主席玛丽·侯志明(Marie Holzman)女士,谈谈贝尔热先生对法国的中国流亡民运人士的支持情况。

法广:贝尔热先生从何时开始关注中国民运?

侯志明:据我了解,他就是在“八九六四”大屠杀之后才开始对中国的民运感兴趣。之前他已经与中国的一些官方机构有来往,因为中国希望有一个对时装在行的人去做顾问,因此他们问贝尔热先生是否愿意担任这个角色,他已经答应了。但是发生八九民运后,他马上予与拒绝,并且表示自己以后再也不会去中国。

法广:之后他就开始通过资助的方式给中国海外民运支持?

侯志明:是的,而且贝尔热先生对中国民运的支持是其他人难以匹及的。比如说,中国民联成立以后,他将自己位于巴黎市中心,豪华区的一个商店送给中国民运,所以当时有很多刚从中国跑出来的年轻人,就在这个地方集会,讨论,买刊物或筹划计划,组织游行等等。在巴黎好区的这个商店如果出租,一定很贵,但他坚持将它送给中国民运十年时间,从来不过问,也没有要过水电费,房租和维修费。这个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行动。

另外,他也直接非常慷慨地支持过一些著名的异议人士,但从来不对他们提出要求,要他们做什么。

法广:他是否解释过支持中国民运的原因?

侯志明:我们也经常讨论这个问题,我也给他介绍过不少民运人士。

他对中国民运和民主进程十分感兴趣,曾认为中国很快就可以实现民主,当时(89年)也是苏联崩溃的时候,但他没有想到中国政府会用那样的方式去维护自己的权利。他认为应该向前看,应该朝中国民主化的未来看。他同时也觉得如果法国支持中国未来的民主,对大家都有好处,包括政治领域和两国关系等方面。但是实际上他也不是十分关心中国的政治,比如他从来没有谈过中国领导人实施的措施如何,也没有对中国任何领导人做出过评价,他对这些东西实际上并不感兴趣,但他认为这样的一个独裁制度不应该长期维持下去。

法广:是否可以说,他支持中国海外民运并不是针对中国政府,而只是符合他本人的民主自由追求的理念?

侯志明:是的,而且当时是社会党密特朗总统执政,密特朗本人也一直在支持民主运动,也支持到法国的中国异见人士。密特朗和贝尔热先生在这个问题上有同样的观点。

法广:据你所知,他是否受到过来自中国方面的压力?

侯志明:应该说是有的,比如,在89民运二十年后,2009年的一个拍卖会上,他要拍他收藏的英法联军一百年从颐和园抢来两个兽首时,一个中国人就要求贝尔热先生把兽首还给中国,因此后来就发生了一些不太愉快的事情。后来,他就很清楚的说,如果中国人要买这两年艺术品,他不愿意卖。他说,等中国民主化后,他愿意将这两只兽首送还给中国。

感谢玛丽·侯志明女士接受法广专访。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