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欧元危机

戳到欧元区痛点的纪念日: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签署25周年反思

1992年2月7日,即25年前的今天,欧共体12国外交部长和财政部长签署了货币联盟条约,为欧洲联盟资本自由流通、建立欧洲中央银行体系、建立统一市场奠定基础。该条约为欧共体成员国定下目标:七年内统一发行货币,建立联合外务策略等。自此,经过数年努力,2002年初,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爱尔兰、希腊、西班牙、葡萄牙、奥地利、芬兰、斯洛文尼亚、马耳他、塞浦路斯15国接纳了欧元这个概念,自2002年新年伊始,欧元开始在各个国家流通,但北欧瑞典、丹麦以及英国都没有接受欧元,而是各自保持原有货币。

欧元区面临重重阻力
欧元区面临重重阻力 路透社/Kai Pfaffenbach/File Photo
广告

25年过去了,经历了欧债危机的欧盟一直遭受货币联盟条约签署的批评与质疑,但也有人继续坚信欧元将会走出风雨。奠定欧盟经济基础的该条约,曾设下目标“让财政赤字不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3%”以及“公债不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若任务达成,会让成员国免于被其他国家的债务所拖累。事实却没有如此美好。客观债务让人们对欧元的主观感情显得单薄无力。1997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由稳定与增长合约进行了对债台高筑成员国进行制裁的明确,之后又在2012年经欧洲财政协定得以稳固,目的是各成员国预算平衡结余,结构赤字不高于名义国内生产总值的0.5%。尽管如此,这些为了加固欧元区稳定性的条约并没有经受住事实的考验,希腊债务高达国内生产总值的180%、英国脱欧等就是生生的打脸例证。

质疑过后,不乏提出意见者。以法国为例,法国大选右派代表菲永就放话要大胆重振法国公共财务,削减布鲁塞尔方面的权力,并称“欧元还会在不远的将来在赤字规则方面面临新的扭伤”。左派方面,法国大选社会党代表阿蒙则主张重新调整债务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规定,并极力倡导法国和德国之间建立互惠共担的债务体系,若有可能,可以推及其他国家。自成一派的前经济部长马克龙对此的意见是建立欧元区财政部长职位,而极右翼的勒庞则主张财政方面国家独立自主,不受欧盟限制,极左派的梅朗雄认为1992年给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投同意票是个错误的决定,并表示希望能够退出这些麻烦重重的欧元协定。这些人当中,也只有马克龙对欧元区没有动过部分撤退的念头。

这样一个戳到欧元区国家痛点的纪念日,似乎只适合悄悄地庆祝,因为欧元区国家正在为当年那张赞同票付出长久的代价。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分享 :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