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中华世界

台湾新新闻:蔡英文执政百日民调跌破五成

发表时间:

台湾中华民国总统蔡英文上台执政满百日。她慢条斯理的个性是带领民进党重新执政,但最近面对突发事件,结果变成灾难。小英政府处理危机的能力令人诟病,一再给人执政挫败的印象,民调信任度及满意度都跌破50 % 大关;民众对行政院长林全的施政不满意度也第一次高过满意度。有个说法:养孩三岁定一生,执政百日定江山。蔡英文政府的百日执政却一直出错,彷佛在演“花田错”,错!错!错!一连错!问题究竟在哪里?蔡英文的执政真还是停留在摸着石子过河阶段?本台(法广)本次中华世界邀请新新闻杂志副社长陈东豪先生来为大家介绍正是谈这个主题的本期新新闻(1537期)的封面专题内容。

台湾中华民国首位女总统蔡英文  2016年6月28日巴拉圭
台湾中华民国首位女总统蔡英文 2016年6月28日巴拉圭 图片 : 路透社/ REUTERS
广告

陈东豪向本台指出,蔡英文总统慢条斯理的风格,或许是她能够带领民进党重起的关键,但在担任总统后,面对不断发生的突发事件,却成为一种灾难。日前台湾指标民调,蔡总统的信任度和满意度双双跌破50 %大关,显然人民已经开始感觉不耐。

蔡英文凡事必躬亲
根据新新闻专栏作者纪淑芳的报导,蔡英文行事太过讲究细节又事必躬亲,蔡英文已经让总统府「过劳」,一旦过劳升级为「爆肝」,对百废待举的台湾可不是什么好事。

选在周日,总统蔡英文约见司法院长与副院长被提名人谢文定、林锦芳,决定撤回提名,结束一个多月来的政治纷扰,设下停损点。

蔡英文的慢条斯理领导风格,原本是她降伏草莽躁动民进党最重要的法器,但当上总统后,遇到突发状况不断,成了要命的缺点。尤其,蔡英文急切想要兑现选举政见,从经济、年金、劳动条件、能源议题,都想毕其功于一役,当慢领导又遇上广闢战场,愈发成了「灾难性的总合」。

除了总统法定职权的两岸、外交、国防事务外,蔡英文对于内政议题积极介入,频繁召集部会首长入府开会,瞭解各项重大政策的推动进度。与会者透露,几次会议中,她更直接点名部会首长哪些事情没做好,儘管不是疾言厉色,却「反映出她心中的焦虑」。
总统府的编制毕竟不是让总统频频站上第一线的设计,「她把太多事情揽在身上,幕僚快被操死!」府内人员不时传出哀号。

探究其实,疲于奔命仅是问题的表象,从蔡英文总统当初的权力及人事布局,就已注定了今日的局面:一个被戏称最需要劳检的过劳总统府,民意却不买单!

党内人士指出,扁政府时代重要的职务几乎都是由党内有分量的人担任,其所形成的作用是,总统即使权力最大,对这些重量级人士也必须要有一定的礼遇或敬重,不至于把他们晾在一边,遇到内部意见不同时,也会有所顾忌,或不至于太过坚持。

小英政府则恰恰相反,负责推动政务最重要的三隻脚──总统府、国安会、行政院,都不是延揽党内具有足够分量的人坐镇;甚至,他们在小英心目中的分量,或说分忧解劳的功能也是个问号。而计算一下,民进党政府横跨府、院、党的沟通管道近十来种,却还是出问题,显然这不是机制的问题了

根据熟悉总统府运作人士指出,而是关键在于「总统要什么?」「她的政策目标究竟为何?」蔡英文总统自己必须要讲清楚。「常常开完会后,大家还是不知道小英要什么,却都很清楚:“她不要什么!”所以,行政院才会绑手绑脚,连犯错也犯不了大的,因为有人从小事情就开始一直盯了!」

横跨府院党的沟通管道近十来种,倒也不是指英全两人「感情生变」。从多位府院人士的观察,至少截至目前为止,两人的互信与默契依旧坚若磐石,也都谨守各自的分寸。对于「 林全下、陈菊上」 的传言从未停止,一位绿营幕僚直言,小英挺林全一定能撑多久就撑多久。陈东豪也向本台(法广)指出,蔡英文并不会如同外界的一个说法:先尽量利用不是民进党出身的林全冲锋,等过了执政初期,林全信誉被磨得差不多、利用价值耗尽后,再正式推出民进党大姐大陈菊上台当行政院长,再度给选民点燃一个新希望火把,提高人民向心力,如此来进行民调保卫战。

小英反应迟缓、不分轻重,又不能坚持施政方向价值观

根据新新闻另一位专栏作者晏明强指出,蔡英文总统即使上台已经快满百日,但满意度跌破五成,她的民调下降速度还是让人吃惊。马英九时代的总统府副秘书长罗智强认为,缺乏勇于任事的勇气和对价值的坚持,恐怕是蔡总统成为「髮夹弯」的主要原因。

总统蔡英文上任将满百日,内政、外交都是状况百出,蔡及阁揆林全的民调满意度也持续下滑,十五日最新公布「台湾指标民调」显示,蔡满意度已跌破五成。

马英九总统的前朝官员多认为,问题出在蔡的个性及领导风格,尤其国安团队用人不当,处理两岸外交突发事件才会荒腔走板。

雄三误射看出国安系统失误

这些官员也认为,蔡英文表现远远不如马英九的领域,主要是对突发性两岸外交事件的应变能力。

一位熟悉国安、两岸事务的前朝人士直言,「蔡用的国安团队大有问题」。雄三飞弹误射事件发生后,新政府国安团队,包括陆委会在内,明知两岸几无互信基础,竟未在第一时间就设法通知当事方之一的对岸,避免误判造成两岸紧张情势升高,而是等了四个多小时,先告知美国后,才透过海基会知会中方,「这种本末倒置的处理方式,在马政府时期绝不可能发生。」

在野时主张不能坚持 被嘲「髮夹弯」

另外,罗智强也提醒,蔡英文总统正面临比前总统马英九更严重的「诚信」危机。回溯马执政八年,许多政策虽饱受批评,如两岸外交的做法,很多人并不喜欢,但马至少变动性低,不会随意转弯。再看蔡政府上任后,多少在野时坚持的主张竟快速转向,怪不得会被讥为「髮夹弯」。

另据本期新新闻撰稿人侯柏青的文章清点,蔡英文有五大败笔让她自己留下难堪纪录,以及风向乱吹,让蔡英文司法院人事案惨败。

小英输人事案还赔上愿意替她打拼的两名司法官

文章也提出小英的举棋不定导致她输了人事案,还赔上两名愿意任事的司法官(谢文定与林锦芳)的败笔。小英本来有机会捍卫总统提名权,却担心惹恼舆论,同意「再想想」,以至于事后辗转流出「弃林保谢」的传言,让「谢林配」气势全失。

另一个败笔是小英叫不动绿委,总统府几度呼吁支持「谢林配」到立法院严格审查,绿营立委却连呼应都懒。

出错连连的小英,亲手将「谢林配」推入深渊,经历一个月的歹戏拖棚,「谢林配」终于不堪受辱主动退出。就是因为这个大败笔,逼使这位台湾总统创下「退回司法院正副院长提名咨文」的难堪纪录。小英同意退回提名咨文之馀,反指外界指控不尽公平,但她愿意一肩扛责。

另据也是本期新新闻周刊的专栏作家郭宏治指出,蔡英文虽然其决策强调一致性,但民意压力却让她「从善如流」

文章指,蔡英文本次在撤回司法院正副院长咨文时说,责任应由她来承担,而非当事人。在这两个人事问题上,也许蔡英文的初衷是不希望政策变来变去,也想尊重当事人,但整个过程应该还是让当事人点滴在心头。

今天蔡英文政府的处境虽然比当年陈水扁的朝小野大来得好多了,但民进党以及绿营友党内众声喧哗,争取好职缺也都自告奋勇不后人。以蔡英文上任三个月的决策模式来看,未来类似的决策折腾反覆恐怕还会不少。

蔡英文政府南海仲裁问题功课没做足

文章也引述一位熟悉中国问题与国际政治的学者看法指出,其实国际上对南海法律议题有研究的杰出学者其实有限,而这些人以及他们的主张、学说就是会影响南海仲裁结果的重要因素。如果政府事先功课做得够,瞭解这些专家的主张,并不难掌握仲裁结果的方向。

另外,陈东豪也就老百姓不知道蔡英文的行政方针是什么,属下不知道她要什么的现象向本台指出,蔡英文政府是出现了沟通的问题。对于中央政府来说,政府千头万绪的施政项目,许多事情是需要跨部会处理。而台湾这么多部会,每个礼拜都会有一个部会发生突发状况,这就叫老百姓失去耐性。所以一些不是大事的事件,都可能被放大,例如:数天前国军军演时,战车行驶当中掉入河里,造成数名装甲步兵淹死的悲剧。在过去,遇上这种悲剧,不会整个被放大投射到政府身上,但因现今民众失去耐性,稍微有一个意外,马上就会投射到给政府压力。民进党是一个很会选举的政党,又很在乎民调指数数据,所以,让人感觉它容易因民调而左右摇摆不定,没办法很明快、很果断。对于台湾选民来说,执政一百天,他们其实不是要你新政府马上交出什么成绩单,但他们希望你能处事明快。

再则,蔡英文这三个月遇到很多劳资问题,蔡英文的解决方式,动用到政府的资源。一般人的看法是:我虽然同情这些劳工,但为也不希望这个问题的处理是用我纳税钱来处理,所以她面临到一个相互矛盾的处境。这就是蔡英文政府目前所面临的状况。她没办法用自己的施政目标,形成一个社会信任的节奏,反而被不断发生的突发状况牵着鼻子走。所以她一直在做危机处理,她的部会首长也一直在做危机处理。那么,一个政府,一天到晚都在做危机处理,你就会不断地犯错。因为一个政府不能永远在做危机处理,它必须要摆脱这种意外事故不断的状况,否则就会被这些事情拖绊住。

蔡英文对中国政策保持一致性?

置于蔡英文对于对岸中国的政策是否如同从前的主张,是否有一致性?根据新新闻郭宏治的专栏指出,对中国问题,蔡英文的确可以维持她一贯自许的低调、坚定与一致。这种一致性是国际交往中,要获得对手与其他国家信任的必要条件。到目前为止,蔡英文在这一点上的确表现得与当年陈水扁很不同。当年陈水扁从「四不一没有」到「一边一国」的立场转变,惹火了美国,也让台湾外交处境更不利。

蔡英文既然在对外政策上有一致性,为什么在对内政策与人事问题上却常自打嘴巴、今是昨非?是因为蔡英文「内外有别」、有两套标淮吗?一位当年扁政府重要决策官员却不这么认为,反倒觉得蔡英文是以处理对外议题的原则在处理对内议题,因此才会出现今天的窘态。

陈东豪最后还指出,蔡英文在处理两岸问题上倒是很特别,因为我们常常讲蔡英文在处理内政问题上常常“急转弯”。,不过,她在处理两岸问题时倒是很固执。到目前为止,在中国的压力之下,我们看不出她有软化的迹象;目前来讲,蔡英文在两岸是一个冷处理的状况。但是这种状况能够维持多久,要看中共会给她多大的压力。因据一般的评估,中共最大的压力,要等到明年十九大开完之后,就会更明朗了。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