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微言微语

“响水经验”

发表时间:

3月21号下午,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陈家港化工园区发生一起严重的爆炸事故。目前事故已造成47人死亡,90人重伤。根据官媒介绍,陈家港化工园区是苏北第一家取得环保入户许可“绿卡”资格的化工园区,是响水县的纳税大户,但同时也是爆炸污染事故频发的工业园区。

已造成至少68人丧生的江苏响水化工厂大爆炸现场
已造成至少68人丧生的江苏响水化工厂大爆炸现场 路透社
广告

据《中国经营报》报道,发生爆炸的这家工厂领导层、管理层均有刑事在案记录,并多次受到当地环保局的处罚。早在2007年,该园区已经发生过一次类似的爆炸事故,造成8人死亡多人受伤,当年各大媒体都曾报道过此事,人们不禁要问,为何当地政府没有从以往的事故中总结出一套切实有效的防范经验?

事实是,当地政府的确总结出了一套经验,但不是如何防范工业事故,而是如何防范记者采访,如何在重大事故发生时进行有效的舆论导向, 昨天,一篇响水县宣传部写于2007年的经验汇报材料,再度在网上引发热议。这篇题为《沉着应对突发事件,全力做好舆论引导》的报告,总结了当年爆炸事故发生后,当地多个部门密切配合、“引导”21家媒体的69名记者采访报道的若干经验做法,被网友戏称为“响水经验”。   

原文中有如下内容: 2007年11月27日,我县陈家港化工集中区发生一起重大爆炸事故。事故发生后,我们迅速启动突发事件新闻宣传工作应急预案,在市县领导亲自关心过问下,在市委宣传部的直接指导下,全面展开新闻接待和协调工作。

现将我们的主要做法汇报如下:

新闻记者在第一时间接待到位。对所有来响水采访的记者,一经发现并确认其身份后,一律将其邀请到五洲宾馆安排食宿。

每日统计媒体记者情况,及时向指挥部报告,并提请指挥部控制事故现场,任何记者未经同意不允许进入采访拍照。同时要求公安部门每日检查县城和陈家港大小宾馆、旅舍,发现记者入住立即报告。

中央电视台《安全在线》栏目在事发后派出3名编导摄制人员到响水 ,在七天的时间里,我们坚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24小时陪同,先后四次成功劝阻了他们的私自采访活动,最终使他们放弃采访计划。

新闻通稿在第一时间提供给媒体。在突发事件传播中最可怕的不是记者抢发新闻,而是记者抢发的不是政府发布的新闻。谁第一时间发布新闻,谁就掌握了舆论的主动权,事件处理的主导权。

在事故第一现场,我们派驻的人员昼夜巡逻,严防死守,坚决劝阻记者私自采访。期间,有3批记者试图翻越联化围墙,深入现场采访,被巡逻组及时发现,当即劝离现场。

新华社是国家通讯社,影响大,权威性强,我们在接待中作为重中之重,分管部长带一个小组全天候陪同,全程服务,随时掌握他们的采访行动方案。

我们以指挥部名义强化县人民医院、殡仪馆、公安局、安监局、环保局等单位的责任,要求他们积极参与和配合新闻宣传协调工作,密切关注记者的行踪并及时汇报;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指挥部批准,不得接受采访。

在接待过程中,我们发现对记者实行集中接待有利有弊;利在便于集中稳控,弊在他们易于互相联手,互通信息,给新闻协调工作带来诸多不利。对此,我们采取了集中分散并举的方法。

我们获悉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组准备来响水采访。我们迅速弄清报料人姓名、手机号码及其社会背景,通过其工作聘用单位施加压力,同时与报料人取得联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要求他同央视记者联系,说明报料与事实不符,从而及时化解了一起可能发生的重大新闻采访事件。

以上内容堪称教科书级的新闻导向“响水经验”。

2007年厂区爆炸后,《中国青年报》赴当地采访的记者李润文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事故发生后,盐城市立即启动了一套禁止记者采访的应急预案,不惜采用武力威胁、软禁记者,重金收买、色相利诱等方式收买记者,阻挠采访。”   

本次爆炸事件发生后,有网友发帖说:“每次发生公共安全事件后,我都倾向于责难体制,因为我知道真正的原因是我国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合乎现代政治文明的运行机制,你看看大量维稳,言论打压,新闻封锁,就知道这个国家走在一条错误的道路上,如果有言论自由,这些工厂的隐患会及时暴露,如果有选票,这些渎职的官员会立即下课,如果有司法独立,这些工厂在不具备安全标准情况下根本无法开工。”

原华东政法大学教授张雪忠发帖说:“其实,所谓的舆论引导,绝不是“响水经验”,而是中国经验,可以说在一个以言论压制,舆论管控为基本特征的国家,没有任何地方官员敢开信息透明与舆论开放的先例。也许我们应该采取另一种策略了,那就是,通过诚实的思考和表达,直面这个国家的根本问题。”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