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法国报纸摘要

中国人手中的二维码

发表时间:

《中国人手中的二维码》是法国周六上市的《解放报》第四版头条的标题,由该报驻京记者刘志帆(音译)发回的这篇报道指出,目前在中国首都的街道上,小店和奢侈品店内都贴有移动支付的应用程序扫描。甚至一些无家可归者也会使用。

法国报刊
法国报刊
广告

文章开篇说在中国的大多数商店的收款处,顾客付款时总是会听到这样的提问:用支付宝还是微信支付?这两个分别由腾讯和阿里巴巴开发的庞然大物,分享了中国90%的移动支付业。 打败了长期以来在支付业中一直一支独秀的现金,再加上又没有真正推行使用的支票和信用卡的竞争,移动支付已经成为收款行业中无可争议的王者。现在是二维码的天下了,它们可以和条形码相提并论。贴在超市收银台或是最大的奢侈品商店的柜台前,与其他小商品为邻。付费则再简单不过了:只需用手机扫描商店的二维码,然后打入消费金额,或是显示自己手机里的条形码让商店扫描。然后通过指纹或密码进行进行验证就足以证明交易。每个微信支付或支付宝的用户都有自己独特的二维码,可以让你从任何人那里收钱。许多没有合适扫描仪的小零售商只需将自己商店的二维码打印的很大,并张贴在墙上就好了。

文章指出,中国是移动支付的世界冠军,2017年一月至十月,移动支付的金额高达81万亿人民币(合 103000亿欧元)。这个首席位置要多谢97.5%通过智能手机上网的中国人。从现在开始,这些消费者不管买什么都喜欢用移动支付。在北京三里屯的使馆区,一个报亭的卖报人表示:“70%买卖”是通过移动支付的,即使是只买了一瓶两块钱的半升矿泉水”。据益普索(Ipsos)的一项调查显示,14%的中国国人表示自己从不随身带现金。

即使在最传统的习俗中,移动支付也随处可见。生日庆贺或是春节传统的红包,都是通过微信寄出的非物质化红包,2014年由腾讯推出的微信支付,在年初一进入狗年后不到二十四个小时的时间内,就有6亿8千8百万中国人通过手机给出或收到了微信红包,而不是传统上,装了硬币或纸币的现金红包。在三里屯,您可以在首都的时尚商店里轻松购物,而无需取出钱包。

文章还讲了几个使用移动支付的小故事。三里屯街上的一个鲜果榨汁摊位吸引了好奇者的目光。在秋阳下,旁观者惊奇的看着一个机器人是如何榨汁服务的。不过还是有一位服务员在旁协助的,他负责接受订单,并笑着提醒:“当然了,还是收现金,但我不能肯定能找五十块钱的零钱”,仿佛我们的要求似乎很是荒谬。再走远几步,在三里屯南街的树荫下,一位八十多岁的乞丐正在乞讨,他的脖子上挂着一张二维码,总是往有智能手机的路人身边凑。这位乞丐没有手机。二维码是附在一位“朋友”的微信账号上。他保证说人们还更喜欢给他钞票,就像他脚下的小盆所表明的一样,里面装满了一元的钞票。目前,通过移动支付在中国还被认为是安全的方式,一位北京人就表示:“随着微信支付,不会再有收到假币的危险了”。

不过,现金还在顽强抵抗着,特别是在那些上年纪的人中。上个月,黑龙江的一家超市里,一位67岁的男子在和超市员工大打出手,因为老人没有智能手机来付买葡萄的钱,而超市又不收现金。这一事件再次引发了对先进技术  账户预留的争论。在北京的中山公园,3块钱的入园费只收现金。这对于住在紫禁城附近的许多老人来说,是个好消息。

周六,法国出刊的全国性大报中有关中国的消息,还有《费加罗报》在副刊媒体版面的一篇,介绍北京的一家互联网公司,是开发并推出今日头条、抖音、内涵段子等APP的《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并指出这家价值750亿美元的公司已经抢去了不少业内大佬的光辉。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