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观察中国

中国社会的各角落到处是“胡鞍钢”

发表时间:

一个大学教授的名字,胡鞍钢,在中美贸易战的背景下突然爆红中国互联网,引起海内外广泛关注。今天的观察中国要向大家介绍有关“胡鞍钢现象” 的分析评论。

中美国旗。
中美国旗。 图片来源:路透社/Damir Sagolj/File Photo
广告

北京《环球时报》署名单仁平的评论称:“清华大学教授胡鞍钢2017年4月在一次演讲中宣称中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已经完成对美国的超越,”“这一演讲今年1月之后开始在互联网上发酵,对他的猛烈抨击和嘲笑一直持续到今天,胡鞍钢为此付出沉重声誉代价。舆论场对胡的批判反映出,过度的实力自信在中国没有市场,中国社会对这样的傲慢有很高警惕。”“但是在另一个方向上,对于中美差距的描述和对危机感的宣扬,无论它们有多夸张,舆论场也容易给予宽容。互联网上流传着各种各样的‘盛世危言’,其中不少都受到追捧。最新的一例是经济学家高善文表达对中美关系恶化的严重担忧,其中有一个意思说,如果中美关系全面恶化,那么30岁以下年轻人的这一辈子就可以洗洗睡了。高事后表示他没有说这句话,但不管这句话是不是别人安给他的,它能火起来,很说明问题。”“膜拜西方和恐美在中国有着自近代以来长期的历史根源,它们在一些较有社会影响和话语权较重的人群中尤其显得突出,进而会在一些重要节点上对整个社会产生影响。”

美国中文《世界日报》的社论称:“美中贸易战转炽热,可能造成中国经济损失,却引发民间觉醒,纷纷反思中国当前经济、政治和社会现况,可说是贸易战之外的额外收获。继中国学者发表自省文章后,网上流传要求清华大学校长开除胡鞍钢教授的呼吁书,‘驱逐误国误民的胡鞍钢’传已有上千位校友联署。” “‘驱胡’行动反映知识界的自省,对御用文人、左倾思维的不屑,”“声讨胡鞍钢,说明中国社会还有头脑清醒的人,对高校政治化、学术殿堂研究浮夸、失去客观严谨,大学更失去对社会思想的启迪和领导功能,表达忧虑和不满。因为这种落伍倒退,往往导致整个国家和全民思维倒退,却成了举国体制,极少被纠正。”“对照网上近日再流传,2012年人大代表邢卓对三座中型城市6000名25岁以上居民访查15个问题,结果令人惊诧。譬如78%的人认为中共是抗日的中流砥柱、81%的人相信大面积腐败是改革开放过程不可避免、72%的人认为西方民主是假的、70%的人认为美国遇九一一恐袭‘大快人心’、83%的人认为盗版无所谓,可让老百姓得到实惠……,显示中国距现代化有多远,社会各角落到处是‘胡鞍钢’。”

新加坡《联合早报》署名张敬伟的评论称:“胡鞍钢的报告的确不够周延,报告在数据选择上也存偏颇;也不排除胡鞍钢作为体制内学者为意识形态服务的可能性。但让胡鞍钢一个人背负中美贸易战的责任,将其驱逐出清华园来缓释社会焦虑,本身就不客观。”“胡鞍钢的观点并不新奇,早在2014年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就认为,以购买力平价(PPP)计算,中国已经超过美国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美国的智库兰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和英国的国际战略研究所(IISS),也曾这么认为。但是中国学者不批海外机构和智库,而批胡鞍钢,被调侃为‘批胡就是胡批’。”“中国社会的转型期或内政外交面临挑战时,也是知识分子异常活跃但思想分野的时期。前几年左右论战激烈,过去两年是右的声音式微,中美贸易战加剧,左的声音依然任性,但右的声音也开始加大分贝。” “虽然知识阶层在自媒体上闹得很欢,但是上自决策层下至民意面,并未受到多大影响。面对美国贸易战的加码,中国决策层的立场很明确,打则奉陪到底,和则敞开大门。至于底层民意,更关心的是现实民生,对于知识阶层的左右纷争,基本是冷漠围观。”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