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公民论坛

旅法学者刘学伟谈法国总统中国行

发表时间:

新年伊始,法国总统马克龙便展开了当选之后对中国的首次访问行程。针对此次访问,各方评论不一。我们利用本次机会,采访了旅法学者、历史学博士刘学伟先生。

图为法国总统马克龙夫妇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夫妇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会见
图为法国总统马克龙夫妇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夫妇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会见 路透社照片
广告

法广:法国总统马克龙访华已结束多日。各方面评论已经很多。你个人对法国总统本次的中国行有什么独到的看法?

刘学伟:马克龙遵循他的几位前辈的路线,从西安开始他的中国之行。他在西安大明宫发表了在中国的第一场演说。他的演说长达73分钟,内容很多。他用现炒现卖的中文说出“让地球再次伟大”大概是这个演说的一个高潮。我这里要特别提到的是,除了那些捧场好听的话,马克龙还说到一些不那么顺耳的话,比如:“一带一路”的概念应该得到支持,但是,这条路“不应该是一条新的霸权之路,让所经过的国家都成为附庸,那样会使它们跨越的国家陷入困境。”他亦指出,古丝绸路从来不是清一色中国人,“这些通路必须共享,而且不可以成为单行道”。这些话,我用百度搜了一下,国内都找不到。
 

当然当然,在访问期间,中法双方签署了核能、航空航天、零售贸易、人工智能等10多个领域的多达27项的合作协议和意向书。阿海珐与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的合作意向意味着100亿欧元的交易金额,而这将挽救面临财政危机的阿海珐。中国计划在2019年至2020年购买184架空客A320飞机,价格达150亿欧元。与此同时,中国的网络零售商京东宣布了在未来两年向中国消费者销售价值20亿欧元法国商品的计划。中国还同意,在半年时间内解除对法国牛肉实施了16年的禁运。
 

但是,我们好像没有看到一个所获订单的总金额。马克隆说,“数目是给别人看的。我更看重后续的实效。”这话当然不会错。他不要和特朗普比数字也是聪明的。
 

被问及中国对人权的尊重问题时,他拒绝公开就此发表看法,并表示:“我完全可以对着法国媒体,向中国进行说教。这种事情已经有过很多次了,没有产生任何结果。” 这肯定让法国和西方的左派知识群体大失所望。但形势比人强,在这一点和贸易方面的斤斤计较,他都向特朗普都学得不错。

法广:你认为,法国总统马克龙对中国主席习近平大力倡导的“一带一路”所作表述采取了怎样的立场?

刘学伟:在访问第二天下午的记者招待会上,马克龙和习近平离开以后,陪同马克龙出访中国的法国经济部长勒梅尔说出了许多马克龙没有机会说的话。当被记者问到,“法国是否有仔细审查中国企业在法国的投资计划”时,勒梅尔说:“是的,我拒绝了很多。”他还说:“我们接受有长远规划的投资,不接受掠夺式投资。”

勒梅尔认为,中国投资者“只看重力量对比”,而法国与中国的平衡贸易协议是“允许法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但“不能以牺牲我们的技术为条件”。

布鲁诺·勒梅尔告诉记者,他表示相信“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其他地方,每个人都能理解,如果投资者只是想着获取最好的技术,而不顾法国和其他欧洲国家能否受益,那么他们是不受欢迎的。”“你有你的战略利益,但是我们法国人,我们也有我们的战略利益。”

勒梅尔的这些讲话,我也用百度搜了一下,中文简体完全没有看到。

马克龙还在中国呼吁欧洲要建立对中国在欧洲和一带一路上投资的统一立场。一部分欧洲人士认为, 中国的“一带一路”正在欧洲造成分歧。他们说,得了“一带一路”好处的一部分东欧国家,对欧盟坚持原则等议题进行抵触。比如,希腊获得中共的大量投资后,将重要港口租赁给中国,并对欧盟敦促中共尊重人权的议案行使否决权。但是经济成熟的北欧国家,如法国是欧盟第二大经济体,虽在“一带一路”上赞成合作,但仍和德国一样担忧中共的扩张会动摇欧洲原来的政经秩序。亦有欧洲国家领袖警告说,欧盟应当在欧洲受到中国的扩张控制而依赖中国前,对欧洲失去地位与影响有清醒的认识。

本人的一个基本感觉是,马克龙这次去中国,还是端得有一个相当大的架子,并没有处处委曲求全。很多人关注他没有在人权问题上给中国人“上课”,似乎并没有足够地注意到,在重要得多的贸易谈判中,在一带一路等问题上,他和他的代表团可是在非常顽强地捍卫着法国和欧洲尤其是老欧洲的利益。也是因为如此,各项协议的签署并不都是一帆风顺,有很多的坚持和讨价还价。用中国的一句俗语来形容:他们并没有认为:“捡到篮子里就是菜。”

法广:法国方面为什么表现了一定程度的强硬立场?它的底气何在?

刘学伟:马克龙和他的法国,现在在国际上至少暂时占据一个意外突出的位置。主要原因有如下几项:首先是因为美国选出一位“美国第一”的总统,他在国际上到处“退群”。与法国直接相关的就是退出2016年好不容易签订的有关气候的“巴黎协定”。当今引领世界的三驾马车就是美国欧洲和中国。这个气候问题,美国一旦不玩了,欧洲和中国就成了绝对不可互缺的合作伙伴。其次,本来欧洲的一号领袖当仁不让是德国的第四连任首相默克尔。但由于德国的组阁危机一直未解,默克尔事实上就只是一个看守总理,无法大声说话。第三就是英国退欧以后,梅姨就不再能代表欧洲说话。在这三国三位领袖退下以后,法国和其总统自然就必须站上欧洲的第一位。再加上的就是马克龙的一些个人优势。他是刚刚高票当选的年轻全权总统,各方面的个人形象的确是相当的优越。他在法国的民望在低了几个月后,现在又开始回升。法国毕竟还是欧洲仅次于德国的工业强国,他和法国现在的确是有一些可以比较大声说话的资本。

法广:最后请谈谈您个人对欧洲、以及整个西方世界情势的看法

刘学伟:这里有一个似乎至今在中国的甚至世界的舆论界都还没有得到足够注意的大背景是:从2008年美国的金融海啸和2011年欧债危机之后,虽然几经波折,西方和欧洲这几年来经济其实还是一路向好。到去年底,大局面已经好转到令人吃惊的地步。比如,根据最新的数据,西方大国中,美国、英国、德国现在的失业率分别是4.1/4.1/3.6%。只有法国还是丢人的9.5%。经济增长率美国肯定超过3%(看到的第四季度同比增长预计高达3.87%)。德国全年2.2%。法国今年4个季度的同比增长分别是1.2/1.2/1.8/2.3,也表现强劲的增势。大体而言,这些记录都已经恢复到2008年危机以前的好景。西方的其它大部分国家都有类似起色。大家都知道,美国和欧洲的量化宽松已经告终,美国甚至已经开始升息。西方股市大都在一路高涨。

如果2018年这个大趋势得以持续,那我们似乎就可以说蔓延西方达10年之久的经济危机就基本结束,接下去有相当可能就是一个比较长时段的增长周期。这样,中国面临的国际经济甚至政治环境就会有一个相当大的带根本性的变化了。中国的舆论界对此好像还没有感觉。主流媒体还在一片志得意满之中。我唯一看到(可能自己 孤陋寡闻)的清醒的声音是,王文先生在《观察者网》发表的文章:“美国并未迅速衰落,中国崛起进入“持久战”。

月中传出消息,德国的基民盟和社民党已经达成联合执政的协议。这样默克尔可以满血复活,和马克隆联手,欧洲就有了主心骨。我为欧盟幸甚。

再回到马克龙,本人真是为他感到庆幸。因为他让法国恢复活力的愿景真的是遇到了顺风,驾驭顺风当然是比在逆风中航行容易太多。他改革法国劳工法和税制的意志足够甚至稍显过于强大。2022年马的第一任期结束时,他真的非常有机会把法国的失业率明显压低(到比如7%)。如此,他的第二任期就会没有悬念。如果在第二任期中他能让失业率继续下降到6.8%以下,那将是法国自1980年以来40年没有再回到的低位,他就可以在法国名垂青史了。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