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公民论坛

新书介绍:《新一代异见者》

发表时间:

苏联的解体以及社会主义阵营的随之瓦解似乎开启了迈向民主的大门,然而,此后几年的民主过渡并非如人所愿,挑战政权的异议人士重新在世界各地出现。法国哲学学者米歇尔•艾尔查尼诺夫(Michel Eltchaninoff)2016年出版新书:《新一代异见者》( « Les nouveaux dissidents »)。从俄罗斯,到伊朗,从乌克兰到巴勒斯坦、以色列,从白俄罗斯到墨西哥,从香港、澳门到印度的达兰萨拉,作者用了两年半的时间,走访新一代异见者,了解他们与他们的前辈的共同之处以及新的特点。在今天的节目中,我们就简单向大家介绍艾尔查尼诺夫在这本书中勾勒出的新时代异见者群像。

公民论坛
公民论坛
广告

异议人士的力量在于非暴力、个人信念及行动透明

在了解新时代异见者之前,当然首先需要定义什么是异议人士、什么是异见者。艾尔查尼诺夫在导言中介绍指出,异议人士最早指称宗教领域的异教徒,上个世纪70年代起,异议人士成为柏林墙倒塌之前苏联以及整个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持不同政见人士的代名词,这个名词后来扩展到其他地区,泛指那些置身于某种体制之中,但却不再认同体制理念的人士,前苏联时代的著名异议人士萨哈洛夫就曾经是体制中倍受尊重的科学家,但他越来越无法接受这种体制对人权的漠视与践踏,最终与体制渐行渐远。生于体制,又成为体制的批判者,是异议人士的本质特征。

在此之外,艾尔查尼诺夫总结出异议人士的其他三个典型特征,一是非暴力理念,他们都反对诉诸暴力,或者是出于自身信念,或者是出于策略,因为暴力有可能招致暴力回应,这是他们与各种抵抗人士不同之处。二是他们更遵循个人主义,并不把自己看作是某种机制中一个顺从的积极分子,他们的行动更来自对某种事物的个人信念,来自个人心中那种不平则鸣的热情,异议人士因此很少投身政治,因为他们太在意自己的独立,像哈维尔那样成为捷克摆脱共产党体制、向民主过渡的领导人的例子终归是少数。异议人士的另外一个典型特征是他们更倾向于公开、透明的活动,比如组织集会游行,签署公开信等等。公开的行动增加了遭受镇压的风险,但也彰显着他们的行动的正当性。总之,异议人士不是暴力反叛者,不是活动人士,也不是隐藏着的地下战士。他们的力量正在于非暴力、个人信念以及透明。艾尔查尼诺夫用柔道来比喻异议人士的行动方式,他们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不断发明出新的方式,利用对手的力量,不用暴力,扳倒对手。

如果说异议人士曾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风行一时的话,民主过渡此后几年面对的挫折与挑战又使得他们重新出现在世界各地。艾尔查尼诺夫指出,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一种新的意识形态在世界各地形成浪潮,无论是在普京领导下的俄罗斯,还是在埃尔多安领导下的土耳其,无论是在莫迪主政的印度,还是在习近平政权下的中国,民族身分认同和文明身分认同正成为新的主流意识形态,与法制原则、与民主原则对抗,认为这些都是西方的虚伪理念,新形式的镇压也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出现,与之相伴而来的,则是新一代异议人士。

新一代异见者的不同特点

艾尔查尼诺夫将新一代异见者分为五大活动带,处于核心地带的仍然是俄罗斯以及其周边的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处于这个传统中心外围的第二个活动带是他不知道应该称作是社会主义还是极端资本主义、 是国际主义还是民族主义的中国。更外围的陆续是独裁政权下的伊朗等国、冲突无休无止的中东巴以地区和像墨西哥那样生活在民主表象下的国家。但作者也特别指出,即使是在最民主的国家,也同样有挑战经济至上、揭露网络监控的勇敢者,他们是新形式的异议人士。但鉴于西方社会已经广泛关注这些斯诺登们,艾尔查尼诺夫更希望借这本新书向西方舆论介绍那些西方社会不太熟悉的异议人士。

那么,相对于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挑战专制政权的前辈,新一代异见者有哪些不同特点呢?

艾尔尼查尼诺夫注意到老一代异议人士坚守的原则在当今社会仍然格外有效。非暴力原则使他们区别于已经过时的游击战士,有别于职业革命者,更不同于恐怖分子;个人至上可以避免任何组织对个人自由的倾轧,这些新一代异议人士也同样不想成为任何组织的马前卒,宁愿做脆弱的个体,也不想委身于某种集体的保护;而在一个信息多媒介传播的年代,采取地下匿名活动也显得颇为荒唐。

但新一代异议人士还是有不同于萨哈洛夫、哈维尔、曼德拉等前辈的特点。首先,他们对意识形态不感兴趣,不想将思考的自由局限于某种理论,他们有时候甚至没有任何政治观点,他们的不同思想更多地表现在诸如环保、女权或电子投票等某一特定主题上,而不是一种整体性的抗争;第三,与前辈不同,他们在抗争的同时,并没有忽略自身的私生活,他们将为之抗争的理念同样践行于个人生活,践行于与同道、家人、孩子的关系之中,这就使得这一代人比他们的前辈少了些自我牺牲的英雄主义,不是因为缺少了勇敢,而是因为他们更在意行动的成功,而不是伟大的言辞和献身精神。在全球化的年代,他们也融入了世界文化,比如,可以利用一首美国歌曲去唤醒伊朗的民众。他们以自己的勇气和反叛精神表达出他们所置身的社会不希望再承受的压力、审查、选举操纵、土地侵占、双轨法制等等,他们是所处时代的先行者,发明出各种独特但和平的行动方式,不仅仅是揭露、批判,而且是行动,迫使政权面对自己的行为。倘若招致镇压,他们会去承受,然后再重新开始,倘若政权让步,那他们就赢了。

澳门、香港、达兰萨拉

围绕被看作是异议人士第二大活动带的中国,艾尔查尼诺夫走访了香港、澳门,也走访了藏人流亡政府所在地 达兰萨拉。

在被北京看作是一国两制模式典范的澳门,他结识了新澳门协会的成员。在博彩业的喧闹声中,澳门异议力量显得如此势单力薄,但艾尔查尼诺夫最终领悟到这些异议人士虽然并不像西方异议人士那样勇猛,但也并不显得茫然,他们只是在等待时机,随时准备加入有利于民主化的潮流。

在一国两制原则越来越受到侵蚀的香港,他结识了2014年雨伞运动中的领袖人物,也结识了六四流亡者蔡崇国以及近年来才移居香港的曾金燕。以公民抗命为形式的雨伞运动在世人瞩目下轰轰烈烈地持续了近三个月,虽然最终没能让中央政府让步,但北京的特首选举方案也未能在香港立法会获得通过。如果说香港每年的六四烛光晚会象征着八九学运精神薪火相传的话,雨伞运动领袖人物既温和却又心意决绝的表现,也让艾尔查尼诺夫从中感受到了六四事件留下的沉重记忆。雨伞运动的失败也许留下几分苦涩,但他也从与学生领袖之一周永康、公民抗命运动倡导者戴耀庭、陈健民等人的谈话中明白:他们没有放弃。

曾金燕的故事也许更能体现新一代异议人士理想与个人生活高度一致的特点。离开了与中国著名异议人士胡佳共同生活期间长期被国保盯梢、监视、骚扰的生活,曾金燕如今在香港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女权问题。她不再是丈夫身后的妻子,而是有自己的生活与事业、有自己的追求的独立女性,女性权益、男女平等是她的学术课题,是她的理想,也是她的生活准则。艾尔查尼诺夫在香港最深刻的领悟就是这些新时代的异见者不仅在寻求如何更有智慧、有建设性的非暴力行动,而且他们也在追求他们为之努力的原则与个人生活的一致。

在西藏流亡政府所在地达兰萨拉,艾尔查尼诺夫走访了流亡藏人接待中心刚刚翻山越岭逃来这里的藏人,也会晤了西藏流亡精神领袖达赖喇嘛推出政治生活后的民选政府的领导人,他用较长的篇幅讲述了他与有可能成为第十四世达赖喇嘛的继承人的第17世噶玛巴的谈话。从这些接触与对话中,他感受到了他们故国难忘的惆怅以及对藏族文化传统消失的担忧。如果说国际大环境使藏人事业难以摆脱困境的话,艾尔查尼诺夫也听出了这些流亡者在逆境中面对未来的坚定信心。

《新一代异见者》由法国Stock出版社出版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