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中国//香港/政治

北京论坛谈港独有学者建议治港宜放弃内地思维

根据中评社报道,北京大学召开探讨港独成因及一国两制问题,清华大学政治学系教授任剑涛提出颇为新颖的观点,建议中央不宜用管理大陆的思维来处理香港问题。

路透社
广告

北大召开名为《宪法忠诚与国家建构  从香港立法会宣誓事件切入 》的第三十四期北大博雅公法论坛,由全国港澳研究会、北京大学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港澳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研讨会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赵汀阳开讲,其他专家等8人再参与研讨。

报道指出,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大学港澳研究中心主任饶戈平坚持认为,就解决香港问题而言,一国两制对国家和香港的利益是最大化的。

饶承认,中央政府对一国两制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是预计不足。回归后香港部分人多讲“港人治港、高度自治”而少讲“一国两制”,对中央与香港的关系,以及中央政府对香港的管治权的理解存在严重误解。但他在结论时不离官方至今对港的既定立场,甚至使用的词汇也是依照近年挂在口边的党八股,他强调“当前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一国两制,全面、准确实施,确保不走样、不变形,并在实践中发展一国两制”。

但与会的清华教授任建涛却提出颇为新颖的见解,他首先认为港独议员既然要参加香港特区的政治游戏,就要遵守游戏规则,否则应安于从事社会运动,如果先承诺参与游戏,然后推翻之前的承诺,此举在政治学上是对立的。

任剑涛又指出,中央的释法举措,是多年来内地“因乱治国”而非“因序治国”的治港方针的投射。当香港没“乱”的时候,中央就仰赖香港议会、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博弈,“乱”的时候又总是把最后才应该使用的手段拿出来,结果形成一种政治高压,博弈空间迅速收窄。他建议内地不宜用管理内地的思维来处理香港问题,对其余宣誓有问题的议员究竟要“乘胜追击”还是“区别对待”仍需要考虑。

中国社科院研究院赵汀阳认为,“宪法”本质上是一种规则,而所谓“合法性”实际上是对强者有利的博弈均衡,理想化的宪法在现实中并不存在,但可作为一把尺子,衡量现实与理想的距离,所以宪法是处于不断完善中的,而一部好的宪法就是让人权衡自己的利弊后,仍宁愿留在这个游戏中。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分享 :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