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香港

《大公报》撤中国辨事处有利在港「左报」合并

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的《大公报》10月30日发出通告,撤销全国各省市21个办事处,即该报在内地只剩深圳一个办事处。至于各办事处员工则即日遣散。据了解,被遣散的是负责经营业务的职员,编采人员未受影响,但日后将会合并为五个记者站。至于另一「左报」《文汇报》亦会有类似安排,稍后公布。

《大公报》撤消办事处的通告截图
《大公报》撤消办事处的通告截图
广告

有关安排,其实与中宣部早前规定,境外媒体驻内地人员不得从事采访以外业务有关连。但据本台了解,驻内地记者须要同时跑广告,已是惯例,中宣部命令下达后,部分《大公报》记者已另组公司,打算日后与位于香港这亚太区总部继续合作。

现时安排,将有助精简架构,亦有利香港两大「左报」的《大公报》和《文汇报》合并。两报合并其实已部署两年,随着报社第一把手近日换上新人,消息人士称,已是水到渠成,相关人士都「心里有数」,要做大做强,合并成报业集团是对的路子。
原在中国内地有33个办事处的《大公报》,去年底已不动声色地关闭11个,即剩下22个办事处,不同的内地传媒人昨(2日)在微博贴文,指「纸媒经营困难,百年老报关门在即。」亦有人贴出《大公报》发出的通告,指按上级要求,决定撤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福建、甘肃、山东、浙江和江苏等各省市合共21家办事处;办事处资产及债权债务等在本月确认;而随着人员全部解散,该报在内地办事处的各项经营业务,将于12月31日终止。

据了解,办事处关闭后,《大公报》将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五个主要城市保留记者站,继续采访工作,但总社的控制可以更强和集中。难怪有微博认证为大公报记者的留言称,撤销办事处「并不意味着大公报的消亡,只是变了一种存在方式」,相信发展新媒体是大势所趋。

《大公报》1902年在天津创办,历经数次停刊、复刊,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宣部和中共港澳工委的领导和控制下,在香港继续出版发行。与《香港商报》、《文汇报》统称香港三大「左派」报章,当中商报主要报道经济新闻,而文汇和大公两报则同以一般读者为对象。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分享 :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