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要闻解说

台湾学者杨开煌评析李克强人大政府工作报告

发表时间:

中国第十二届两会周三(3日)已开始,今天周四(5日)则开始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中国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按例提出政府工作报告。 李克强在将近100分钟时间的报告中提到,中国将2015年的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7 %左右,并介绍中国政府2015年的各项主要任务。其中最重要的任务是保持经济合理增长以满足人民需要,同时引导经济从重工业向服务业转型。本台(RFI法广)本次“要闻解说”节目邀请台湾铭传大学公共事务系杨开煌教授为大家简要解析评述李克强提出的这份工作报告。

要闻解说
要闻解说 RFI
广告

杨开煌教授:中国总理李克强的这份报告在形式上与以往的报告都非常相近:先说明去年一年的工作,有些什么样的成绩、什么样的缺失,以及今年这一年将要做什么、想要做什么。其介面非常的广,主要还是放在中国大陆的经济发展;这也是开大会前, 网民所最关心的几个议题,李克强都分别做了一些回应。

站在台湾学者角度来解读这份政府工作报告书时,我们会从以下四个方向来看待:

第一,他提出的“忧患意识”,也就是无论李克强或习近平,他们都不断地告诫干部们:不要认为今天中国的成就已经非常了不起、非常的好了。事实上,中国大陆还要跨越很多的障碍,包括李克强在报告里提到的“中等收入的陷阱”、国际上缓增长的情况,以及国内各种的问题。这是第一个我们看到的点,在每次的报告当中,中共中央领导人都不断地提醒中国大陆的干部不要自满、要有长期的忧患意识。

第二,我们要从“问题意识”来观察李克强总理这份政府工作报告。何谓“问题意识”呢?也就是他们找到什么样的问题,这个问题是不是中国大陆今天最关键、最根本的问题。如果问题找对了,我们然后再去检核它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否正好扣紧问题,是否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适切解决之道。

第三,我们在解读时要注意到其“解决意识”,亦即面对这些问题,它提出什么办法来解决。我个人看到的是,它相对的解决手段,是比较务实的、比较现实的,比如说,从经济成长来讲,去年订定为7.5 % ,后来就是 7.4 %,今年就只订定 7 % 的成长。另外,还有其他的数据,包括:解决要创造的一千万个就业机会,要解决740万户住房问题,维持CPI在3 %左右等的数据。我相信这些都是经过中共中央的许多智库不断评估、不断核实之后,才拿出的一个相对比较务实、保守的一种数字。为何呢?因为中国人非常好面子,所以他举出这些数字,相信是他今年一定能够做到的。那么不能做到的点,例如:生态、空气污染的问题,他就用一些形容词来做报告,而不是一个具体的、一种指标式的列举,这点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见。

第四,我们可以发现他提出的“解决农村问题”、“解决贫困问题”的方面;中共中央因为不是民选政府,所以他反而会觉得对这些问题责任更加重大。因为对于中国大陆中共政权来说:“解决问题、让人民满意”,这是它唯一所能获得的政权合法性来源。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了,那么这政权的危机就会非常大。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这个一万八千多字的政府工作报告里,充满了强调共产党要解决问题的责任意识,特别对它的干部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

但在这份长一百分钟的政府工作报告里有一个问题,是他没有办法在这报告里去保证的,亦即:它的“落实”。无论中央也好,中共的领导人也好,如同我上述所说的,他的看问题,他的忧患意识,他的解决问题的想法,其实相对来说,大概若不是身在其中,我们也没办法去评价究竟“是好”?“是坏”?。但我们认为,他应该说是尽了最大能力来提出问题,来解决这些问题。但关键是,中央有的这些办法,中央有的这些想法,要靠地方、靠干部去落实。而这部分,恰恰是我们观察中国大陆以往的政治报告或政府报告上,比较弱的一环,也就是比较差的一部分。

那么,这一部分,能否透过它的反腐、透过政府的改革、透过政府治理上的革新,来达到新的成绩、有新的政策、能有新的落实。这恐怕还要等到年底,甚至到明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的时候,才能再来作检验。

所以总的来说,报告本身是非常的完备,那么要看落实到话,恐怕外面会有很多的期待、很多的疑问。所以这恐怕还是要中共中央自己在反腐的问题、在政治改革的问题上,可能还要加很大的努力,才能够落实这份政府工作报告里所要达到的绩效,来治理中国大陆的环境生态。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