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要闻解说

太空开发:中美是否正走向合作?

发表时间:

首届国际太空探索论坛1月10日在华盛顿落下帷幕。32个国家参加了这次为期两天的会议活动。这次会议活动终于得以举行应该说预示国际社会在谋求太空探索领域合作的道路上迈出了值得庆幸的一步,而近年来独自发展太空科技的中国也应邀参加会议,更显示出一种积极的信号。

要闻解说
要闻解说 RFI
广告

国际太空探索论坛在欧洲联盟和欧洲航天局的推动下于2011年在罗马宣告成立,希望日益推进的太空开发能够摆脱昔日的竞争逻辑,走向国际合作。

太空开发始终被看作是展示国家综合实力的象征。美俄两国间自冷战时期开始的竞争一直是太空开发领域的主旋律。但随着冷战的结束,新兴国家的崛起在改变世界力量对比格局的同时,也正冲击太空领域的竞争格局。最引人注目的变化,应当说是中国雄心勃勃的太空开发努力。去年12月,中国的“玉兔”月球车登陆成功,中国成为继美俄之后第三个成功登陆月球的国家;而在此之前,中国已经宣布,计划在未来10年内建成自己的太空空间站。

与此同时,韩国首次独立将卫星送入轨道,印度火星探测器成功着陆,伊朗宣布其航天器成功将一只猴子送入太空,拉美国家也借助中国和俄罗斯的力量,涉足太空探索领域;欧洲航天局则在去年成功将“盖亚”天文台送入太空,希望能在未来5年绘制出最全面最详细的银河系三维地图。如果说冷战拖垮了苏联,也使其太空开发一度陷入困境的话,索契奥运火炬去年11月成功漫步太空也凸现出俄罗斯不会在这一领域自甘落后;而此时,美国因资金捉襟见肘而不得不降低其太空开发的目标。人类在地球上的竞争正日益走向遥远的太空,在竞争中合作也因此而成为必然。

国际太空开发合作应该说并非开始于刚刚在华盛顿结束的国际太空探索论坛。自1998年启动建设的国际空间站应该是国际合作的典型尝试。包括美国、俄罗斯、日本、加拿大以及多个欧洲国家在内的16个国家参与合作。目前的空间站已经重419吨,长100米,可居住面积相对于一架波音747飞机。这个空间站原本预计在2016年停止运作,但其使命一延再延。就在国际太空探索论坛部长级会议开幕的前夕,美国航天局宣布再将其寿命延长4年,直到2024年。

不过,近年来在太空开发领域异军突起的中国,不在这个国际空间站的16个合作国家之列。其中原因应该说主要来自中美两国间竞争与某种不信任,为了避免中国获取太空技术,美国航天局至今仍不被允许与中国开展任何合作。

从这一点来说,中国应邀参加这次在华盛顿举行的论坛活动应该是首届国际太空探索论坛部长级会议传达出的另一个积极的信号。而且,会议期间,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都就国际合作表达出开放的立场。美国副国务卿伯恩斯致词时表示,各国政府必须以合作代替竞争,在空间探索上掌握机会,共同迎接挑战。中国国家航天局局长许达哲则表示,中国愿意和世界各国进行合作。他指出,美国在这方面技术领先,中国愿意和包括美国在内的其他国家进行合作。

法国航天局局长勒加尔注意到了中美两国在太空合作问题上的立场变化。他向法新社表示,中方呼吁太空合作,显示其立场有所改变;而美国的立场也很明确。他介绍说,论坛活动与会各国都表达了要全方位接触合作的意愿,而且,中国参加会议的代表团阵容强大。勒加尔认为,未来三年的最大问题是中国是否和如何参与国际空间站项目。曾在美国航天局工作的一名专家向法新社表示,所有迹象都显示中国不想独自继续其太空开发、希望与他国合作的意愿。他还注意到,中国有意加入国际太空探索协调小组,而美国航天局也是这个小组的成员。

中美两国是否能走出以往的不信任,而最终走向合作尚有待关注。就中方而言,中国已经公开邀请其他国家参加中国空间站建设项目。但是,这项邀请也显示中国无意放弃自己的探索努力。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