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文化艺术

《春江水暖》:寻找中国电影语言的成功探索

发表时间:

中国青年导演顾晓刚的处女作《春江水暖》虽然与戛纳电影节的“金摄影机”奖失之交臂,但是评论一致对这位年仅三十岁的导演的影片给予极高的评价:文艺杂志Les Inrockuptibles称赞该片美得无与伦比;资深影评人,《电影手册》总编Jean-Michel Frodon则夸赞该片完美无比,感人至深等等。在戛纳的观众与影评人士都对顾晓刚导演计划拍摄的三部曲中的另外两部影片充满期待。这位年仅三十的导演的处女作为何如此一鸣惊人?本台有幸对这位前途无量的年轻导演进行了长时间的专访。

《春江水暖》导演顾晓刚,2019年5月24日,第72届戛纳电影节。
《春江水暖》导演顾晓刚,2019年5月24日,第72届戛纳电影节。 RFI 法广/杨眉
广告

法广:首先要再问一个可能许多人已经问过的问题:你这么年轻,怎么能够拍出这么一部无论是艺术表现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如此成熟的影片?

顾晓刚:我们刚到戛纳的时候,“影评人周”的团队问的就是这个问题。其实,可能还是因为创作的理念,我们在拍电影的时候,把自己当作是服务者 。拍摄的过程就好像是一个祭祀的过程。因为这部电影的主要角色是时间,这不仅仅是由于影片拍摄的时间很长,我们整整花了两年的时间,而且也因为时间本身就是这部片子的一大角色。比如说,那个游泳的长镜头,包括整部电影包藏着一个概念,它是来自中国的山水画中的一个美学概念,即是“气韵生动”,“气韵生动”需要你的创作跟天地交汇,类似产生一种化学反应。整部电影充满了一种生机感,似乎是一个智慧体。我刚写完剧本的时候,觉得这部电影就像是我的一个小宝宝一样,但是,在拍摄的过程中,就发现他自己在不断的成长,慢慢的成熟,拍完夏天,秋天,到第二年的时候,就感觉它已经是一个中年男性,但是到最后拍摄结束之后,就感觉它是一个胡子头发都雪白雪白的一个智者的形象。

法广:您原来并不是拍电影,是学服装设计的,为什么想要拍电影?

顾晓刚:对,我原来是学服装,搞营销的。其实,我们同年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高考的时候根本不知道自己想学什么。当时,就对服装以及动画感兴趣,后来被服装学校录取了。后来,到大二的时候,开始觉醒了,发现了自己的兴趣,走出象牙塔,观察社会。同宿舍的同学对电影感兴趣,于是我也开始了解电影这个载体,到网上下载电影看,当作一个兴趣爱好,久了,就想自己试着尝试拍一下。一开始,我到其他学校去旁听,因为浙江理工大学(顾晓刚的大学)没有影视专业,就去杭州的中国美术学院旁听。大概了解了些电影的最简单的概念。其实,我一开始想拍剧情片,但是发现剧情片很难操作,因为它需要资金和团队,还必须对每个部门有充分了解。后来觉得拍纪录片可能比较好操作。后来又去了北京电影学院进修,才开始有了一些剧作思考,开始写这个故事。

法广:那拍摄这部电影的资金来源是什么?

顾晓刚:这部电影之所以拍摄时间长达两年,也是由于一开始难以找到资金,当时我们也没有这样详细的计划。我们团队没有任何明星,而且又是跨季节拍摄,大家都觉得风险很大,又是一位导演的处女作。到了第二年,我们找到一个平台展示了我们一年来的拍摄素材和样片,参加了北京国际电影节创投会等等,得到了许多正面的反馈,大家都很有信心,这样我才找到了今天大家都会满意的出品和制片方。当然解决的不仅是资金方面的问题,我们和出品方、制片方在创作理念上也十分契合,因此合作得很不错。

法广:影片中的演员大部分都是群众演员是吗?是否也是您的家人?

顾晓刚:对,他们中有90%是我的亲戚和朋友,都是非职业演员,只有老奶奶和那一对年轻的恋人是职业演员。之所以选择非职业演员,不仅仅是资金制作上的考量,更主要的也是美学上的考量,因为影片要构建的是一个绘画系统,《千里江东图》,它其实很像”宋代的《清明上河图》,这幅画之所以流传至今,不仅仅归功于它的艺术价值,同时也是因为它本身所具有文献和历史价值,其实,我们也想通过我们的镜头,记录我们今天这个时代,呈现一幅时代市井画卷。杭州这几年的变化飞速,我们期待能够把这几年的变迁记录下来。同时也期待能够做出美学上的探索。我们也是在拍摄的时候,才同时思考这些问题的。我们的理解就是一幅画,我们虽然依托了电影这样的媒介。

中国元代著名画家黄公望的名作《富春山居图》片段
中国元代著名画家黄公望的名作《富春山居图》片段 网络图片

法广:您对中国传统的山水画十分有研究吗?

顾晓刚:之前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研究,其实《富春山居图》是一幅在我们家乡随处可见的名画(复制印刷),在市政府或者在别的场合都能够看到这幅画的复制品,这是富春地区的骄傲,包括郁达夫这些名人,都是我们大家都知道的。但是,我却并不真正了解,直到拍这部电影时,才想到去学习它。所以,拍这部电影我自己感觉好像是在做一个学习汇报一样。我们原来也是偏向于用西方的审美观来看问题,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并不了解,并不知道它们究竟美在何处。其实,中国的卷轴绘画是最有特色的,从发明时起就有电影的功能,一开始就是从右往左徐徐展开的,就像是电影胶片,在时间的维度上具有叙事性,而一般的绘画则更接近于照片,静态的瞬间所呈现的光影与能量,强调的是空间,而中国的山水画,它就像是电影胶片,它所展现的是关于时间和空间的无限的哲学观。

法广:您在拍摄这部电影之前就已经成竹在胸,构思好了呢?还是一边拍摄一边琢磨出来的?

顾晓刚:电影是有完整剧本的。拍摄方法是一边拍摄一边摸索出来的。我们一开始的出发点还是为了讲述一个故事,并不单纯是要做美学上的探索。我们团队的人都很年轻,对电影的基础的技术问题都不太掌握,我们首先必须解决一大堆的技术问题,然而,在讲述故事的时候才考虑应该使用什么样的电影语言来进行。基于家乡有这么一幅画(这幅画有六百年历史),所以,我们就想刻画六百年之后富春江上的人与故事。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开始做这方面的探索。

法广:这或许就是这部电影成功的原因吧。因为影片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的,平衡的结合,并没有轻重之分,拍摄之前也没有做好框架。虽然,您的影片非常有中国特色,但是,在观看时电影爱好者在你的电影里,不难感受到日本导演小津安二郎以及台湾导演侯孝贤的影片的氛围,当然,导演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不知您最欣赏的导演是谁?

顾晓刚:拍摄家庭片当然会去从世界各地的家庭片中汲取经验。当然,这里面会有向侯导影片学习到的审美观。其实,大的审美观应该还是延续了中国文人传统的审美观,我看过侯导的一个采访,了解要把文人的审美观具体地表达出来是十分困难的。当然,我们更多地试图从中国传统绘画上汲取养分。

法广: 您觉得中国电影是否应该拥有其独特的表演方式,是否要寻找中国自己独特的电影语言?

顾晓刚:我不知道,我觉得这很难说,我们在拍摄的时候会去思考。但是,我觉得这同每个作者的自身的成长环境有关。而且我当初也没有想到会去拍电影。包括我自己对我的家乡的感受,从前我对我家乡的感受也很茫然,不觉得家乡有什么特别的美。记得在戛纳首映时,我们的演员第一次看,看完之后都很感动,因为他们在这个地方生活了这么多年,从来也没有感受到家乡可以这么美。我自己也感同身受。这其实就是我们这部电影想传递给大家一颗古意的心,我们希望这部电影是面向公众,而不是背离观众。我们希望这是一个很朴实的故事,让大家感觉到生活在当今社会中最主要的是有一颗古意的心,因为这颗古意的心可以给大家一种安定感,这种安定感可以让你更好地拥抱现代社会的变迁以及东西方文化的交汇,而不会迷失。

感谢顾晓刚导演接受本台的专访。

法广专访《春江水暖》导演顾晓刚
23:26

法广专访《春江水暖》导演顾晓刚

杨眉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