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特别节目

戛纳影展:黑色喜剧《银湖之底》, 黑色童话《地球最后的夜晚》

发表时间:

第71届戛纳电影节5月15号进入第九天,也是倒数第四天。当天早上与观众见面的影片之一是美国导演罗伯特·米歇尔执导的《银湖之底》,这是争夺金棕榈奖的主竞赛单元的影片。

<<银湖之底>>剧照
<<银湖之底>>剧照 网络图片
广告

《银湖之底》是一部黑色喜剧。银湖是洛杉矶的一个区,故事就发生在这个纸醉金迷,表面风光,却暗藏危机的城市里。贯穿影片的线索是一个失业,没有钱付房租,很快将遭驱逐的男子寻找一个刚认识就失踪并死亡的邻居女子。影片中充斥着美国几十年以诸多的的文化和社会元素,角色将观众带入洛杉矶的各种社会阶层中,在对话中,能明显感到导演对充斥着日常生活的文化元素的质疑,比如广告中随处可见,暗藏着的性暗示,被大众接受并受到影响的各种文化形式,包括艺术, 文学和音乐等可能都只是创造者野心的表现方式,是为他们带来财富的支撑物,与受众无关。工作为了什么?有何意义?生活和死亡又是什么?等等这些问题都在影片中有所涉及,有不少可思考的空间。遗憾的是,正因导演要说的太多,在两个小时时间内呈现出来,却反而给观众造成不知所云的感觉。影片结束时,掌声寥寥无几。

拉斯·冯·提尔再引争议

在主竞赛单元和一种注目单元,从目前的反应看,没有引发特别突出好评和关注的影片,但引发争议最大的还是丹麦导演拉斯·冯·提尔和他的影片《杰克建造之屋》;尽管电影节网站上写着:冯提尔以一种充满哲学思考的叙事方式,邀请观众走入一位连环杀手的精神世界。门票上也提示“内含暴力场面”。但凶杀儿童,残害妇女暴力场面大大超出了观众可忍受的范围,纷纷离场,并用恶心,卑鄙和虐待狂等词汇表达反感。导演自己也极具挑衅色彩地说, 他本可以成为一个系列杀手。

相关的争论再次引发有关电影艺术伦理道德底线的讨论。

毕赣影片中的记忆和罂粟

周二,中国年轻导演毕赣的新片《地球最后的夜晚》在一种注目单元与观众见面。毕赣通过他的上一部片子《路边野餐》获得了普遍的高度赞誉,新片在周二放映后,也获得一些观众叫好和掌声。但应该承认,这部片子给人十分怪异的感觉,因为故事没有一条主线索,而更多的是情绪和感情的表达。

毕赣自己的解释是:“我写剧本通常是写一个类型化的东西,比如《路边野餐》就是先写了一个公路片,随后在写作的过程中不断破坏剧本。这次也一样,我会先写一个黑色悬疑电影,然后再破坏,把它变成一个黑色童话,这可能是一个写作的习惯,就像莫迪亚诺的小说一样,他的小说永远都是这样,在寻找着某个不太确定的,迷人的,永远找不到的东西。”

毕赣的新片分成两个部分,分别以2D和3D的形式呈现,3D的部分将观众引入一个梦幻式的世界,有点像聊斋志异的故事中,那些书生进入一片荒地,却突然梦幻般地出现一座宫殿。毕赣的解释是:

“第一部分应该是断裂式的,就像主人公的旁白所言:‘电影肯定是假的,是由一个个镜头组成的。’但在影片的后半段,记忆难分真假,随时浮现在眼前。前面一半我希望我记忆的割裂和断裂状态描述出来,里面掺杂着各种各样的线索,有很多复杂的记事,无论观众是否能接受到都没有关系,后面的半段变得像罂粟一样,就像保罗策兰的诗集<<罂粟与记忆>>,所以这部影片的前半部分是记忆,后半部分是罂粟。“

毕赣得知影片结束后有不好观众鼓掌和叫好时表示,这就是最好的奖励。

主竞赛单元新推出的两部影片分别来自韩国和意大利的。韩国的是戛纳影展常客李沧东的新片《燃烧》,影片改编自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短篇小说《烧仓房》,讲的是年轻的邮差宗秀偶然间与女孩海美相遇后引发的连串事件,这是一部悬疑片。

无独有偶,意大利导演马提欧·加洛尼的《养狗人》也是悬疑片,是男主角在经历好友背叛和抛弃之后展开复仇的故事……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