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文化艺术

在乱世中发掘美好

发表时间:

宁岱在文学上的精到将作品里的社会意义升华到了一个可以让世界读者在享受中思考发生在中国,却在不同的国家、年代和背景里轮回的普世议题:怎么样在乱世里发掘人性的美,找到活下去的意义。小说《托管班》让我们在这种关切里走进二十世纪70年代的中国,也让我们期待观察电影《县委书记谷文昌》中50年代60年代的中国。在高超的艺术造诣里,从中国的场景出发,讨论世界性的议题,这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启发。在21世纪全球性财富垄断造成的乱世里,我们可以从中国文艺作品中找到一些依据,摸索到一些借鉴,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在不同地区、不同文化里天各一方的大家各自的处境。

小说《托管班》 宁岱著
小说《托管班》 宁岱著 林祖强
广告

中国著名电影编剧宁岱从北京寄来她刚完成的一部小说《托管班》。这是一个在思想和艺术上都很成熟的艺术家以上个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作为时间背景,用儿时在北京中央音乐学院的托管班里的记忆作为场景素材,在研究自己对亲情的需要、依赖和患得患失的安全感的框架里,以精神分析的细腻,审视性地回顾小女孩滴答在父母被政治斗争的龙卷风卷走以后,怎么样面对孩子们中间的权利游戏,怎么样在这样的游戏里走过物资缺乏、性无知、政治洗脑的日日夜夜,怎么样在个人和集体、独处和群居、自我和关爱、冷漠和亲情之间来来回回,进进出出。

故事里有三条线: 小女孩滴答怀疑自己被强奸;每一天要和天生知道怎么凌霸,用孤立别人来弥补自己的安全感的孩子王斗志斗勇;时不时要质疑家人亲情的含金量。

宁岱将这几条线组成的故事各自变形,扭曲,透视;用一种接近剪贴的手段,在组合和穿插中,形成整体的文学审美。这种结构和风格上的趣味既有德彪西之前的欧洲音乐的经典味道,又有当代的决断:技术性强、复调的章法精致讲究。

宁岱的小说中,从大环境看,执政者营造了让人人都有罪恶感的造势而胜的政治信仰体系;在小环境里,在体系里也很被动的小人物王奕偏偏要为自己创造主动,想尽办法取得和滥用团体权力,也琢磨着怎么造势而胜。受到体系相对照顾的科学家夫人、音乐老师庄漾没有太多同情心,只知道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却欲言又止地借用信仰体系的话语来追梦被信仰体系批判的人性美。王奕和庄漾虽然各有各的扭曲,但都在乱世的压制里各显神通地找到突破口:以忽略周遭人的生存空间为代价,下意识地、却本能地为自己争取失落的人性美。王奕要的是安全感,庄漾要的是优越感。

这种通过扭曲间接透露出来的人性美,和主人公滴答在苦难中观察、体误出来的亲情、友谊和爱情这种直接的人性美相互穿插、呼应,不知不觉中形成和声。

宁岱在文学上的精到将作品里的社会意义升华到了一个可以让世界读者在享受中思考发生在中国,却在不同的国家、年代和背景里轮回的普世议题:怎么样在乱世里发掘人性的美,找到活下去的意义。

在乱世里发掘人性美,从题材的角度,我们也可以从最近宁岱和妹妹宁瀛合作的电影《县委书记谷文昌》里看到线索。

谷文昌在上个世纪国共交战后的50年代,在福建东山岛上,在一群不希望他成功、甚至想暗杀他的国民党敌对势力的包围中,面对岛上居民的贫困和无望,他居然能化敌为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一穷二白的荒凉的土地上植树造林,开展造福民生的执政生涯,用经济的振兴、用爱心、用民望来为政治信仰打下实实在在的现实基础。

我还没有看到《县委书记谷文昌》这部电影,但是《托管班》这部小说让我很想马上就看到电影。

在《托管班》里,宁岱把乱世里的人性美这样一个普世性的议题通过小孩子的眼睛在中国文革的版本里提出来。一边参与,一边观察:有体验,有描述,有分析,有认识,有反思。很好奇,宁岱和宁瀛姐妹在艺术上怎么处理《县委书记谷文昌》。中国电影界的博朗特姐妹如何把艺术献给一个体制内、在动荡里,做自己、做为人民造福的政治人物的形象。

在惊悚的乱世里,在一个需要温暖,呼唤温暖的社会里,在有限的人生里,在时代的局限里,对美好人性的追忆和向往是世界各国不同文化、不同社会里的共同关切。 

小说《托管班》让我们在这种关切里走进二十世纪70年代的中国,也让我们期待观察《县委书记谷文昌》中50年代60年代的中国。 

在高超的文学和电影的造诣里,从中国的场景出发,讨论世界性的议题,这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启发。在21世纪全球性财富垄断造成的乱世里,我们可以从中国文艺作品中找到一些依据,摸索到一些借鉴,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在不同地区、不同文化里天各一方的大家各自的处境。 

《托管班》  宁岱 著  中国广播电影出版社 2017年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