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文化艺术

画家吴可的丹青诗意在巴黎

发表时间:

金秋九月,来自上海的艺术家吴可刚刚在金秋的九月在巴黎的国家工业宫里成功举行了个展“丹青中的诗意”,展出的是30多幅以山水为主题的水墨作品。提到山水画,往往就会让人好奇艺术家如何突破宋元山水手法,又如何进行创新的问题,加入当代成分的话题,也是观众在看展时进行的思索。艺术家在熟练掌握了传统中国画的表现技巧后,又要力求摆脱“匠气”,每天面对纸墨,自然也会面如何将内心的感受用自己的手法表现出来等等是难题,当然,这个过程和探索都是艺术魅力所在。

画家吴可及其作品
画家吴可及其作品 RFI
广告

我们借吴可先生的这个画展之机会,对这些问题和他一起进行探讨。

法广:为何将中国的水墨山水画带到欧洲来展览?

吴可:我从1986年开始学画,30多年来总是在中国的山水画中来回打磨。艺术也应该是多元化的,应该走出去看看,所以我在这方面下了一些功夫。中国传统山水的构图、水墨、色彩等因素都比较程式化,而且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中国山水的用色主要就是浅绛法,青绿山水,用的都是比较传统的色彩。也有不少局限性。

艺术是无国界的,也是多元化的,所以我做了一些尝试,把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技法进行了一些改进,尤其是用色方面。中国山水的用色主要就是浅绛法,青绿山水,用的都是比较传统的色彩。也有不少局限性。

我自己非常喜欢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用的色调。虽然他也是采用包括光线在内的诸多综合因素,但是我觉得他与中国的山水画似乎有可意会但不可言传的某种联系。所以这次带来的这些作品中就用了很多颜色,包括古人没有用过的蓝色,紫色等。

法广:中国的山水画和一莫奈为代表的印象派绘画之间最大的,令人一眼看上去最醒目的感官区别就是有无明暗,有无光线对比这个问题 ,中国的山水画里就没有……

吴可:中国的传统山水画注重的是绘画中的意境,基本上就是通过画笔来营造出一种意境,注重的是表现,而外国的风景画注重的是线,是叙事性,有情景的画法。中国绘画是画家对山水,对文学,对哲学已经的理解后的再次表现,并不是很真实的场景,所以对光线,对明暗对比实际上没有西洋画那样的要求。

法广:那么,作为一个当代艺术家,是否会寻求将中西两种画法进行贯通融会使用,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表现手法?从您的绘画的用色来看,您也是在做这方面的尝试?

吴可:实际上我这次展出的作品就是一种尝试,因为我想将中国的传统山水画跟当代的色彩和其他一些比较强烈的东西进行碰撞。因为法国毕竟是一个文化重地,以前的前辈,包括刘海粟,徐悲鸿等人都到法国留过学。

我认为传统山水画毕竟还是太程式化了,基本上可以不出门也能创造出很好的山水画,前辈几千年来留下的遗产的确值得我们去继承,但在继承的同时还是应该有所创新。中国清朝的山水画大师石涛也讲过”笔墨当随时代“,尽管他讲的不一定是很当代的东西,但是他这句话就表现出他从骨子里已经想到要对笔墨的表现手法进行创新,包括构图以及山水画上的其他表现手法。

我自己近两年来就希望进行水墨画和色彩,传统和现代的碰撞这样的实验,我并不清楚达到了什么程度,所以这一次来法国还是有不少惊喜,在开幕式上,不少法国艺术家都表示他们很喜欢我的作品,这一点很出乎预料。

法广:他们具体说什么?

吴可:他们说能够将传统的山水画水墨和色彩结合的很协调,很舒服,有一个艺术家对我说,虽然我们语言不通,但他从我的画里感受到了我的语言。他说,我的画将我要说的画表现了出来。这句话对我感触很深。他们对除了色彩之外的水墨效果和构图等韵味也十分喜欢,这也令我很惊讶。因为在这个问题上我基本上还是以传统为主,只是在传统的技法上进行了一些提炼。因此,能带来这样的结果还是让我感到这次展览非常有意思。

法广:您试图突破传统山水画的局限,有所创新,这也是很多中国的艺术家在寻找的道路,那么,在突破传统以后,中国水墨山水画将走向何方?

吴可:我感觉艺术一直在路上,实际上没有什么方向,艺术永远在前进,有时可能往前走几步再后退几步,但始终是在前进的。

这几年我感觉中国传统山水画的走势基本上还是很好的,有许多不同的程式出现,这是一个好现象,说明已经走出了传统山水画的圈子,但是也遇到了瓶颈,比如,我认为中国的山水画在色彩问题上还是应该更加大胆一些。能欣赏传统山水画的人的层次个一般的普通大众有一定区别,因为首先需要有一定的传统文学的功底。因为传统的山水画最讲究的是意境,但是我是否能够将传统山水画的意境和当代快节奏和多元化的,缤纷色彩的世界的感觉表现出来,我认为在这个问题上还需要进行更多的尝试和探索。

法广:您学习绘画的过程如何?也是通过临摹大家名作开始?

吴可:中国山水画进本都是这个途径,因为学习绘画的时候根本不可能考虑到将来如何,就是喜欢而已。但很幸运的是,到目前为止我的艺术道路还比较平坦,比较顺利;我刚开始学画的时候就从师于一个中国比较有名的国画家,他对传统绘画的认识非常准确,若干年以后我又碰到了另一个老师,他又主攻油画,所以,在学画的过程中碰到这两个风格迥异的老师让我收益匪浅,所以也就让我一直在思考是否可以将我的两个恩师传授的绘画手法相结合。

实际上,每一幅绘画作品,不论是中国画还是西洋油画,我认为最难看的特点就是要厚重;比如中国当代大画家黄宾虹的作品是用积墨画的手法进行的,不停地堆积,不停地画,有些画甚至画过几十遍,不是一蹴而就,因为中国画和油画都需要厚实稳重,我认为这是一幅好的作品应该具备的。可以让人回味无穷,留下遐想和思考的空间。

感谢吴可先生接受法广采访,也感谢策展人何宇红女士。


附: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馆长,著名艺术评论家、作家李小山 对吴可绘画的评价:

山水画自宋代以来代表了中国绘画的最高成就,因此也奠定了其难度和门槛。吴可主攻山水画,或许并不是为了挑战什么,他只是喜欢,只是爱好,其实这反倒是一个优势。我看到不少打算超越前人的人,口号喊得很响,实际却事与愿违,他们忘了一个基本的条件,他们不生活在宋代,不生活在元代,不生活在明、清两代  以时髦的说法,他们无法穿越到古代,因而就无法追寻所谓的古意  连距今几百年前的石涛都说了笔墨当随时代的道理,何谈超越?况且,时至今日,“笔墨”甚至不是中国画家的头等问题。因为绘画的概念在我们时代已经发生了前人根本无法想象的变化,我们面对的不光是本国本民族的文化和传统,我们同样面对着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传统,这是我们理解一切事物和观念的新的基础。

所以,我宁愿赞成中国画家保持相对的纯粹性,保持这一画种的固有的独特性,唯其如此,在当下多元化和多样性的局面下,才能够生存和延续。我说了吴可埋头画画,并不表示他不做思考。就他的作品而言,他的思考集中反映出他的追求,这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状态。山水画在我们时代仍然是主要画种,正如山水画的危机映衬着整个中国画的危机一样,在时代变化之际,显得无比的混乱和无序。如果画家本人失衡,结果可想而知。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