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文化艺术

台湾文化部长郑丽君谈其文化构想

发表时间:

台湾文化部长郑丽君一行对德国和法国展开了为期九天的文化外交之旅,在这次出访期间,除了拜会德国和法国的一些重要文化设施外,郑丽君部长在法国也为2015年的台法文化奖的获奖人颁奖。郑部长在下榻酒店接受了法国国际广播电台专访,畅谈此次欧洲行,也谈到台湾未来自身文化打造与构建以及与欧洲以及其他国家与地区的文化交流与沟通等话题。

台湾文化部长郑丽君
台湾文化部长郑丽君
广告

郑丽君德法行程围绕“转型正义” “文化资产保存”以及“文化科技应用”三大主题展开。

在专访之初,她首先介绍了这次德法之旅的一些收获:

郑部长:“我们这次出访有个重要的主题:从‘历史看见未来’。文化是生活的累积过程,我们生活在当代,但是随时都在面对过去,也在创造未来。对台湾而言,面对过去是一件需要被努力的事情。这里面包括两大课题:首先,台湾过去不太重视文化保存,而我们看到欧洲国家拥有极大软实力的原因,就是这些国家有完整的文化保存制度,使文化得以持续积累,包括有形文化资产,无形文化资产,也包括联合国更广义的文化记忆,这些都需要得到抢救和保存。所以我的政策里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建构文化保存的制度。

台湾现在正在积极推动“再造历史现场”,就是在透过有形的文化资产,不仅是建筑物本身,也包括区段的文化保存来带动城乡的发展过程中,也同时能够重建历史脉络和生活记忆。我们在此框架下进行的,包括基隆港历史记忆的再造、台湾有丰富的眷村文化、还有冷战时期留下来的前空军设施群以及工业文化遗址的保护等等都是我们积极努力的方向。

在线的部分更加重要,包括历史记忆在线。

所以我们将结合数码工具,在文史调查的基础上,开放文化资料及其授权运用,希望让这些基础的保存和在线作为艺术创作及艺术发展,甚至是文化产业的养分。我认为,欧洲在这个文化保存领域一直做得非常好。我们在德国参考了铁道博物馆。台北也有将台北机场改造成铁道博物馆的计划。我们也看到德国科技博物馆对科技文明的保存。

法国也在文资法及相关领域有非常丰富的经验。在文化部设立初期进行的文化去中央化的制度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赋予地方文资充分的能量,所以也会作为台湾中央和地方协力的重要参考。

第二个“面对过去”的课题就是“转型正义”议题。因为台湾历经了五十年的戒严统治,也造成了很多政治案件和人权受害的历史。

如何面对这段历史?目前台湾有许多政治档案的史料,文化部即将成立“国家人权博物馆”对其进行整理,研究和保存,并且还将进一步开放和运用。我们也将借”人权博物馆“的成立来让生活在当代的人认识历史的真相,汲取历史教训,最重要的还是回归人权的价值。

在此领域, 我们认为东德在历经过去的集权统治之后,在东西德内部统合,民主化过程中进行的对过去转型正义的经验非常值得借鉴。所以我们也特别前往柏林的”史塔西档案局“进行参观。在”如何在史料开放和整理的过程中兼顾人权“问题上,我认为德国的法令和制度都十分值得参考借鉴。

对于创造未来的部分,我们正在进行文化政策的整体转型。

我们希望从文化民主化的核心出发, 也就是说文化事务应该更由以人民为主体,由地方从下而上来发展,因此也要赋予地方更多的能量。同时对艺文奖助部分,对资源的补助,资源下放都将借由中介组织来进行,以避免国家因为资源义助艺文活动而造成对内容过度主导。 所以这些文化治理组织的转型都是我们现在正在进行的工作。

法国有相当多的行政法人,整个文化体系也非常值得参考。所以我们计划在明年成立“文化内容策进院”,作为我们推动跟文化内容相关的文化产业作为推动的中介组织。

所以在面对未来的方向上,我们期待透过政府政策的转型,能够立基与过去,更自由自在地充分发展自己的文化。

法广:您刚才提到要建立台湾“人权博物馆”,这是前政府已经有的计划,还是一个创新?

郑部长:民主化的台湾,社会一直希望我们能够推动转型正义。但是我所属的政党——民进党在2000至2008年期间在国会是少数,因此无法通过立法来推动,所以没有明显的进展。

上一个政府执政期间,在文化部下设立了"国家人权博物馆筹备处",但处于筹备状态,目前史料在文化部,由我们管理。但是我希望在任内能尽快地从筹备阶段过渡到具体成立。

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如何面对这些史料,如何整理和开放,如何让当代社会与史料背后蕴含的真相对话。现在我们在国会是多数,因此我认为我们应该有很好的机会来做这件事情,所以我们希望能够尽快成立。但是我要强调的是,这项工作需要社会充分参与,因此我们近期就会扩大社会的讨论和对话 ,也希望能够促进台德之间更多的讨论。

法广:您曾经提到说,法国有44个文化部,“部部都是文化部”,这个比喻凸显出法国对文化的重视,您是否也希望在台湾拥有相似的文化治理框架,以便进一步推进文化政策?

郑部长:“44个文化部”是法国前文化部长雅克•朗(Jacques Lang)提出来的,意思就是说生活里每个面向都有文化,所以政府每个施政的领域都应该有文化的底蕴,所以都可以有文化施政。

所有人都应该认同的一点是,文化在社会上无所不在。因此并不是成立了文化部以后,所有的文化事务都只有文化部来管理,所以我也在我们的政府里提出了这个概念,行政院长就立刻接受了这个想法,我们现在也形成了行政院文化汇报,由十几个部会首长共同参与,未来将透过各个部会的施政,来落实政府执政的文化。

比如,我们即将和教育部展开横向合作,共同重新架构文化教育,让孩子们从小就在教育中有更多更丰富的文化体验,培养孩子们在阅读、表演艺术、视觉艺术和影视音等等更多文化内容的鉴赏机会,培养孩子们的艺术鉴赏和欣赏能力。我想这些都是未来培养文化产业重要的欣赏人群,也能够让文化产业有序的一个重要工作。

所以,法国这样一个具有极大文化影响力的国家都在重新思考文化教育。这几天在法国,很多人也就这个议题跟交换过意见,我觉得台湾更应该积极地重视,因为过去的教育比较重视的是考试和升学,忽略人本精神和文化体验,尤其是从在地出发的文化体验。所以我们即将通过44个文化部的概念,跟各个部会进行横向合作。

法广:这就是您倡导的文化政策中最重要的工程“三个扎根”的一部分吗?

郑部长:是的。“三个扎根”包括“历史扎根”,重建历史记忆,“教育扎根“,从小推动文化教育,还包括”在地扎根“,就是指文化生活从在地发生。

台湾推动社区营造大约有十几年的历史,在今后十年,我们希望从在地知识学出发,从在地蕴含的文化记忆和在地的知识扩展到社区在第空间的营造,或者生活里产业的营造以及在地文化的发展,让在地知识学从在地出发。实际上,在全球化的时代,在地即国际,越在地越国际,越有在地的特色,实际上就更具有国际上的差异性。

例如,我们现在大家都知道法国普罗旺斯的在地特色,这就是一个例子,所以我们也认为台湾的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文化,也应该将其发扬起来。

因此,我们希望通过这三个“扎根”让台湾文化发展的土壤更加肥沃。

法广:您在今年10月份举行的"台湾文化日"活动中,曾经为台湾的文化勾勒出两个向度: 一个是自己是谁,怎么看自己,另一个是世界知道我们是谁,怎么看我们。从这两句话中似乎可以读到您十分喜欢法国的哲学家和作家萨特的存在主义的影子,能否请您介绍这两个向度的构思,以及如何将其付诸于实际?

郑部长:我记得我第一年在巴黎学法文的时候学校就在蒙帕纳斯墓园的旁边,每天都会带着午餐到墓园里,有时候就请萨特陪我午餐。他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法语叫“le pour-soi”,就是自己创造自己的价值。其实文化也是一样的,每个地方和每个国家的文化都会产生和创造出自己的面貌,最重要就是做自己,首先要做自己才能拥有自己的特色,所以文化并不是要复制任何他者的文化,但是文化有可以互相交流和影响。

台湾在不同的时期都曾受过不同文化的影响,台湾有丰富的史前文化、原住民文化,也曾经在大航海时代和欧洲人相遇,也曾受到欧洲的影响,后来也有日本统治的时期,当然来自中国的移民也带来了中华文化。所以,实际上台湾一直在与世界的撞击中,孕育着自己的独特文化,所以台湾如何充分发挥移民文化孕育出来的特质是台湾给世界的礼物。

因此就应该真实和完整地做自己。将自己的文化如实地向世界展示。这是第一个面向。

第二个面向所指是什么?就是当你知道自己是谁,很爱自己的时候,自然就会向世界表现自己,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跟世界沟通,所以即使讲的不是具体的共同语言,但是在人类的文明里,有许多思想和价值可以共享,所以拥有国际观并不只是指会说几种语言,而是能够了解和共享一些普世价值和人类思想遗产。

所以,我们从这一点出发,然后再回过头,经过这个国际观来反思和诠释我们的文化,我相信能够找到一个和其他文化沟通的基础。包括在我们的博物馆和美术馆、电影、艺术走出去等等,实际上就一直在寻找和世界其他国家沟通的一种方式。

我觉得这个过程非常令人感动,也值得深入地进行诠释。因此,我很希望从这两个向度来协助台湾文化通往世界,也让国际社会更了解台湾,我相信我们会对国际社会做出更好的贡献。

法广:在台湾的文化走向世界领域,值得提及的就是包括侯孝贤,杨德昌和蔡明亮等著名导演,云林舞集,U剧场等艺术团体在法国都拥有非常高的声誉和影响力,今后台湾文化部是否会更近一步推动台法之间在这些领域的沟通和交流?

郑部长:是的,所以这一次我们也特别拜访法国电视集团(France Télévision), 还要拜访法国国家电影和动画中心(CNC),希望能促进台湾和法国、乃至欧洲进一步在影视文化方面的交流,不仅让欧洲的观众有更多机会看到台湾影视的内容,也期待能促进更多的合作和制作,能够让双方的文化产生撞击,产生更多的可能,我们也会交流在相关科技,文化与科技方面的发展。

当代是一个数位时代,面对数位的挑战是所有传统媒体面对的共同议题,但这也是一个新契机,因为网络无国界。过去要走出去或许不像其他国家那么容易,但是网络时代却给台湾带来了新的可能性。我们也正在积极推出文化与科技的政策,借助数位工具,让台湾文化的内容更容易展现在世界上。

法广:台湾文化部对未来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有什么愿景?

郑部长:其实,我们非常期待和全世界交朋友,当然也包括中国大陆。

台湾和大陆在语言和文化记忆领域都有一些亲近性,所以两岸文化交流一直都是文化部的一个重要工作,我们希望文化交流可以不受政治因素的影响,也不受政治干预,因为艺术自由是人权里很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文化能够发展的重要前提。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希望两岸人民在对方从事任何形式的表演或艺术工作时,都可以自由自在的发展,我们会以这样的态度来面对世界各地来台湾的艺术家,我们也希望台湾的艺术家在任何其他国家也能够充分地表现自己的艺术自由。所以我们就期待两岸的文化交流更平等互惠,也可以在自由的价值基础上展开。

两岸的文化交流在民间非常密切,也是自然而然地发生。台湾不仅跟中国大陆交流,也希望加强与南向国家、与欧美社会的互相认识和了解。这是人的一种自然渴望——人人都渴望做自己、渴望交朋友、被认识。所以对台湾而言,和我们距离如此近的中国当然是我们重要的对象,民间也发展出了很多的交流和合作。

我觉得政府就应该尊重和支持,而不应该用其他的因素进行干扰。

法广:请介绍一下您此次在法国颁发的“台法文化奖”

郑部长:我想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也是台湾和法国二十年的珍贵友谊,令我非常感动。

台湾和法兰西学院共同奖励了很多促进文化交流的个人和机构,虽然这是为了鼓励和表扬对促进台法双方的交流,但更广义地说,这就是一个鼓励人类文化互相交流,分享和共创的一个奖项,所以我们也很高兴共同主办这个奖。

更重要的是,每一年的得主实际上都是从不同的方向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分享。

今年的得主傅敏雅( Samia Farhat )女士从事的研究关注的是台湾认同的发展, 新的作品是深入了解两岸的年轻人情感的记忆或差异,以及他们在相遇时产生的对话,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研究,可以让我们自己来进行反思。这就是我讲的从世界看自己的一个很好的例子。所以我觉得这个将如果继续办下去, 从每一个得主的贡献里都会为大家带来非常丰富的资产。

非常感谢台湾文化部长郑丽君女士接受法国国际广播电台专访。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