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法国风土人情

法国年轻精英的冒充者综合征

发表时间:

法国毕业于知名学府的学生、就职于大公司的年轻人,在同龄人中是出类拔萃的佼佼者,但是他们并没有能很好地享受自己的成功。由于受到“冒充者综合征”困扰,在法国的年轻精英阶层中,有很多人不仅不认可自己在人们眼中获得的成功,而且每天还提心吊胆地生活中恐惧中,生怕自己的冒出成功被同伴“揭穿”。

法国巴黎高等理工学院身穿制服的学生,在香榭丽舍大街上进行国庆游行。
法国巴黎高等理工学院身穿制服的学生,在香榭丽舍大街上进行国庆游行。 REUTERS/Charles Platiau
广告

 法国图卢兹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凯文·沙桑格(Kevin Chassangre),在2016年的发表的一份有关研究的论文中指出:这一现象的特点是“尽管拥有客观的成就、智力和技能,但是却没有感觉到自己在应有的位置上”,再加上确信自己“欺骗了他人”,“每天生活在可能被揭穿的恐惧中”。

高中会考后,路易丝(化名)很“幸运”地考入了巴黎政治学院。尽管没有答完考卷,可评审委员会还是给了她非常高的分数。坚信是“钻了制度的空子”,她希望自己在学士学位的学习过程中留级一年,“就好像是为了证明自己不是打不败的”。六年后,已经考取了巴黎律师资格的路易丝,还是极为低调地看待自己的成功。

沙桑格教授指出表示,:当必须认可“新角色”时,如从高中生到大学生或是从学生转入职场时,“过渡期的大转变”有助于发展各人自我的欺骗感。而目前,在这一现象日益普及的情况下,法国并没有相关的研究。

美国乔治亚州立大学的两位心理学家Pauline Rose Clance和Suzanne Imes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发现了这种欺骗感,将其命名为“冒充者综合征,又称自我能力否定倾向”。这种现象最初是在不同年龄层的高素质女性中发现,她们将自己的成功归功于外部原因(如运气,人脉等等因素),现在,这一现象已经波及男性群体、及不同的社会阶层和职场。

尽管拥有国际关系硕士学位证书,并因其反恐经验获得了了在联合国实习的机会,娜塔莉(化名)仍“感觉自己在一场骗局中”,“生活在拍被揭穿的恐惧中”。她表示:如果“人们发现我在不应是我的位置上,那么这将让我付出的代价比让他们知道的多得多?”在她学习期间,每次交作业都令她“焦虑不安”。

沙桑格教授特别指出,尽管向大众介绍时称之为“冒充者综合征”,但是这种现象“并不是一种疾病”。 然而,“根据症状的强度和复发”,如对失败的恐惧,对成功的愧疚,对工作的拖延或狂热等等...,是可以“损害各人健康”的,成为“焦虑”的牺牲品,甚至有陷入“抑郁症”的可能。

如罗拉(化名),当工作中要独当一面时,她“惊慌失措”。由于着了魔似的认为自己“缺乏自我判断力”,她质疑自己的一切,坚信自己的营销学历是用“不光彩的手段得来”的;到后来,即使写一封电子邮件也让她“心惊肉跳”。但是最后,罗拉完成了她的工作。上司要给她提级加工资。但是这次机遇并没能让她自信,反而令她坚信是自己“真的摆布了”同事所致。她伤心欲绝地谢绝了这次奖励。

就此, 沙桑格教授称:“必须教导人们客观地确定其成功的原因”,“相对于其资源而言,其定义不仅仅取决于其成果”。

已经走出阴影的娜塔莉回忆说:“我的主任有一天跟我说我,“你不是面试时的一个错误”,这句简单的话给了她坚持下去的力量。现在她面容娇俏,看不出丝毫过去的“沉重心理负担”。

巴黎政治学院教育和教学部门主任柯妮莉亚·沃尔则认为:人们可以为冒充者综合征现象“建造良知”。巴黎政治学院的的“职业服务”部提供“演讲,如何建立自信和职业关系的培训”,但是沃尔认为“还可以做得更多”。

在今年七月的毕业典礼上,她就谈到了冒充者综合征的现象,提醒毕业生们自己文凭的合法性。

在典礼上,24岁的诺亚也第一次听到了冒充者综合征的说法。学院管理层的“明确表态”给了他“自信”。获得双文凭的诺亚也脱下枷锁,不再因通过了入学考试而感到“愧疚不堪”。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