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文化艺术

蓬皮杜收藏时刻,谈郝量的《由仙通鬼》

发表时间:

《由仙通鬼》这件作品是艺术家郝量在创作方法上探索中国文人画精神古为今用的重要的里程碑,标志着21世纪的中国艺术家鬼斧神工一般地激活了出现断层的古典中国艺术实践,任由观众的主观想像钦点,在他们关注的各种世界问题里,让这种实践活灵活现地仙起来。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安东尼·林祖强访谈郝量和凯瑟琳·大卫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安东尼·林祖强访谈郝量和凯瑟琳·大卫 rfi
广告

法国蓬皮杜中心国立现代艺术美术馆从9月20日开始展出中国艺术家郝量的一件作品《由仙通鬼》。这件作品是由新世纪当代艺术基金会创始人、收藏家王兵捐赠给蓬皮杜中心的。

《由仙通鬼》是一件由绘画、历史档案、装置等多种办法组成的作品。其中有在12世纪丢了王位的中国皇帝宋徽宗的画像,15世纪的中国文学家和历史学家王世贞的画像,王世贞的书信,表现建筑两梁柱结构的木器, 和一幅在视角、内容上都改变了程式的山水图。

郝量从中国文人画的研习出发,在创作手段上出神入化地利用文人画传统里独具匠心的程式,开发象征和比喻的空间,将手段的严谨和表达的自由在文人画的精神里找到一种当代的结合点,在准确和宽泛之间让观众看看历史,想想当下,主观地去感悟。

对于这件作品的解读,艺术界里扮演不同角色的人有不同的角度。

蓬皮杜中心国立现代艺术美术馆副馆长、第十届卡塞尔文献展总策展人凯瑟琳·大卫 Catherine David 是在巴黎 Fiac 当代艺术艺廊联展时在维他命画廊的展台看中这件作品的。凯瑟琳·大卫选作品主要有几点要求:一是作品的艺术形式和创作方法精妙,二来作品具有深远的文化性。所谓文化性就是要体现作品所处的时代的人文,道义和精神。在艺术形式和作品文化性的结合上要有珠联璧合的讲究,决不能是粗制滥造的图解或者是在滥情的猎奇中自我陶醉。凯瑟琳·大卫认为《由仙通鬼》这件作品在这几个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复杂度,耐人寻味。

艺术家郝量在讨论他的创作的时候提到,他上学的时候,中国的美术学院要他传承的是文化革命之后变了形的中国绘画传统。后来他发觉,历史上的中国画传统和今天的美术学院里教的传统不是一回事。他又去了解西方是怎么研究传统和现代的关系的,比方说,他发觉董其昌对艺术的变革与发展的程序化、抽象化和符号化理念与康定斯基有异曲同工的地方。于是就把西方的这些研究方法和他自己对中国画的精髓的体悟结合起来。

我看郝量的《由仙通鬼》,注意到了政治家宋徽宗的角色。宋徽宗因为皇家的血统传承了治国的祖业。他在生活方式的规范与创新上是一位旷世奇才,但在政治上力不从心,在亡国后受尽凌辱, 既结束了政治传承,也熄灭了他有生之年的仙风道骨的灵气。

在《由仙通鬼》中人们也许可以捕捉到一些线索,从而了解文人画在郝量那里的发展:他关注文化符号在政体的更替中的演变,不仅仅是宋徽宗亡国的时代。

中国文人画的传统讲究的不是表面的惊心动魄,而是在极致的套路中游刃有余,在游刃有余中指点江山。

《由仙通鬼》这件作品是艺术家郝量在创作方法上探索中国文人画精神古为今用的重要的里程碑,标志着21世纪的中国艺术家鬼斧神工一般地激活了出现断层的古典中国艺术实践,任由观众的主观想像钦点,在他们关注的各种世界问题里,让这种实践活灵活现地仙起来。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