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法国思想长廊

我知道什么?《雷蒙·塞邦赞》中蒙田的思考

发表时间:

[提要]《雷蒙·塞邦赞》是蒙田最重要的著作,相对于他往日散漫的写作风格,这部书讨论的问题集中深入,需要花时间体会。在这部书中,他讨论了信仰、人性,认识中感觉与理智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他借介绍雷蒙·塞邦的著作来阐发他本人的思想。

蒙田的疑问“我知道什么”?---- 《雷蒙·塞邦赞》中蒙田的思考
蒙田的疑问“我知道什么”?---- 《雷蒙·塞邦赞》中蒙田的思考
广告

问:蒙田经常说,他是一位虔诚的天主教徒。但他又是一个怀疑论者,他如何解决信仰和怀疑这对矛盾呢?

答:你问到了关键处,这正是蒙田宗教观的独特之处,我把它总结为有信仰无盲从。也就是说,他的信仰是建筑在思考之上,而不是建立在愚昧的盲从之上。他很巧妙地论证说,像信仰这么一件高尚的事儿,远远超出常人的智慧所能理解的范围,你体会宗教情感,要凭借上帝之光照亮你的心,这是一种神奇的力量,仿佛是上帝来协助你,也可以说这是常人分享了上帝的恩宠。请你注意,蒙田的信仰其实骨子里还是怀疑。他认为,平常人不可能凭自己的理智去获取宗教情感,这种宗教感有一个神秘的源泉。他说:“我们用外在的东西去颂扬上帝,把我们的智慧全部注入到信仰中,但永远不要忘记,这种超自然的奥秘不是靠我们的努力和辩论所能揭示的,因为通过常人的理智,信仰达不到尽善尽美”。我想有宗教信仰的听友们一定会同意他的这个判断。谁能凭理性推导出上帝存在呢?神学家们,甚至最伟大最聪明的圣奥古斯丁、圣托马斯·阿奎纳,在论证之后,也要归结到上帝的恩宠问题上。后面我们在讲帕斯卡时,这个问题会再出现。后来康德提出“自在之物”和“超验世界”来解决这个问题。可蒙田却早已感觉到了这个问题。他认为,凭理智你会怀疑信仰,所以你要“理智地”把信仰问题放到另一个维度来体验。所以我们说,一个人可以是一个虔诚的信徒,但不是一个狂热的圣战分子。

问:我想蒙田的这个解答是非常聪明的。但人往往有一种狂妄,认为凭智力、凭理性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特别是有些唯科学主义者,甚至认为计算机可以解决信仰问题。

答:这就是蒙田所担心的。他说:“自高自大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一种病,所有创造物中最不幸、最软弱,也最自以为是的是人”。在蒙田看来,人妄自尊大,自比为神,其实人不过是诸多造物之一种,和动物是同伴关系,但人却把动物当作猎获对象。他问道:“当我跟我的猫玩儿时,谁知道是我和它在消磨时间,还是它和我在消磨时间?”这话挺像庄子所说:“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蒙田还问,说动物与人不能交流,这是谁的错?他详细列举动物的种种优点,认为大自然赐给人某些优点,也赐给动物某些优点,上帝以大自然之名创造万物,各有所长,甚至动物有某些超过人类的天赋能力,可人不认识这一点,只是凭空想加给自己一些虚无缥缈的长处,把自己从自然中剥离出来,成为自然的征服者、破坏者,人的贪婪和不知节制是违反自然的,是人骄傲无知的表现。

问:蒙田的这些论述,很像现代生态主义者的理论。

答:是,不过一定是生态主义者学蒙田,蒙田在四百多年前考虑这个问题,是够超前的。但蒙田为动物争取地位,其目的还在人类社会之中。也就是他要告诉人们,什么才是大智慧。他反过来描述人类的状况,一个人会因他的贪婪、野心、无节制的欲望而痛苦,会因吝啬、妒忌、撒谎、背叛而受到内心的折磨。但是人陷入数不清的情欲和争名逐利之中,往往是他自以为聪明,自以为他的知识让他具备了与人奋斗的能力。所以蒙田说:“魔鬼对人的第一个诱惑,也就是人的第一个毒药,是他转弯抹角地答应我们,说我们将有知识和学问”。蒙田认为,如果对这一条你没有清醒的认识,你就会掉入陷阱。这个思想,歌德在他的《浮士德》中作了充分的阐述。魔鬼梅菲斯特以青春和无所不知为诱饵,让浮士德和他签了卖身合同。蒙田在考虑生命的价值时,总会回到我们在前面介绍过的斯多葛学派的理想。比如他论及巴西土人寿命长,很少生病,他将之归于“他们的心灵明净纯洁,摆脱一切情欲、思虑和紧张不愉快的工作,在质朴中度过一生。没有文化、法律、国王、宗教这些东西”。这个说法和老子《道德经》中的“小国寡民”“绝圣弃智”简直是一个路子。但是蒙田夸赞这种生活,并不是要弃绝文化、理智,而是要论证人的最大智慧是明白自己在大千世界面前永远是无知的。从来没有什么绝对真理,也绝不会有人掌握什么“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人生在世,永远处在认识的途中。明白了这一点,才有可能获得真理,哪怕是一点点。蒙田说,真正有知识的人的成长过程,就像麦穗的成长。麦穗空的时候,麦子长得很快,麦穗高高昂起。但是当麦穗成熟饱满时,它开始谦虚垂下头来。同样,人经过尝试和探索后,在一大堆虚幻的学问和知识中,找不到一点扎实有份量的东西。发现这些所谓学问,不过是过眼烟云,也就不再自高自大”。

问:蒙田的这些说法,看似老生常谈,但实际上人还真是做不到这一点。

答:是啊,所以有些哲人的话,听上去简单,仔细思索才发现真是至理名言。比如蒙田本人,他反复强调,人要知道自己无知,其实这也是他从希腊先哲那里学来的。他最尊崇的哲人是苏格拉底,他称之为一位最有智慧的人。蒙田说:“从前那位最有智慧的人,当有人问他知道什么,他回答说,他知道的只有这件事儿,就是他什么都不知道。他还说,我们知道的东西再多,也只占我们所不知道的东西中极小的一部分。这就是说,我们以为有的知识,跟我们的无知相比,只是沧海一粟”。

问:所以蒙田的名言就是那句:“我知道什么?”

答:对啊,这一问把蒙田的许许多多思考都总结了。对世俗大众见解的怀疑,对宗教奇迹的不以为然,对教派争斗的反感,对某些学者不容忍讨论的专断,总之人面对世界时可能引起的问题,都可以从“我知道什么?”这个基本问题出发,去学习、探索、思考、判断。在蒙田看来,追求知识并不一定为了什么确定的目的,它是一种求知的乐趣,探索的乐趣,而好奇心是一切求知的动力。蒙田是位知识渊博,性好读书的人。但他又常批评那些死抠书本的学者,因为他相信,学习、求知本身就是目的。学到的东西可以有用,但没用也没关系。近代教育有个毛病,它实际上变成了应试教育,在中国尤甚。现在先进的教育理念中有许多都来自蒙田。读蒙田的文章,特别像朋友之间的交谈,不急不慌,娓娓道来,那些听起来普普通通的话,缓缓流入心中,合上书,你会感觉身心俱爽。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