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法国文艺欣赏

百年经典歌剧-魔笛重现巴士底歌剧院舞台

发表时间:

天才音乐大家莫扎特谱写的经典歌剧-《魔笛》,目前正在巴黎的巴士底歌剧院上演。作为莫扎特三部最杰出歌剧中的一部,《魔笛》这部作品深受喜爱,经久不衰,两百多年来,不断地被搬上全球各大著名歌剧院的舞台。

广告

《魔笛》是莫扎特在1791年逝世前几个月完成并搬上舞台的最后一部歌剧。这部歌剧取材于诗人维兰德(c.m.wieland,1733-1813)的童话集《金尼斯坦》(dschinnistan,1786-1789)中一篇名为"璐璐的魔笛"(luluoderdiezauberflöte)的童话,1780年后,由席卡内德改编成歌剧脚本。莫扎特在这部歌剧中运用通俗易懂、引人入胜的神话剧形式,体现了他的“乌托邦”的理想即:智慧终将战胜愚昧、光明终将战胜黑暗、善良终将战胜邪恶。

用德语演唱的《魔笛》是莫扎特在其生命中的最后一年创作而成。当时的莫扎特生活窘迫、疾病交加,抑郁不得志,精神处于极度绝望的境况。虽然如此,他却依然保留了极高的创作热情,因此,当维多剧院(theateraufderwiede)的经理席卡内德向他提出为一部德语歌剧谱曲的要求后,便很快得到了正面回应。1791年7月,莫扎特谱曲到一半的时候,便接到前往布拉格的命令,在雷奥勃尔特二世加冕礼的庆典上指挥他的另一部歌剧铁托的仁慈,同时,他又接受了瓦尔茨格伯爵的委托,写一部悼念伯爵亡妻的《安魂曲》。莫扎特认为,瓦尔茨格是上帝的使者,是来召唤他的,因此他倾注了全部精力、通宵达旦地创作这首在他看来似乎是为自己而作的《安魂曲》,最后终因体力不支而倒了下 来。回到维也纳后至9月,莫扎特终于完成了《魔笛》全剧的谱曲,在仅仅排练了两天后的9月30日,在维也纳郊外的维多剧院首演,莫扎特亲自指挥。

这部多元化的歌剧,集聚了意大利歌剧与德国民谣的风格,既带有正剧的严谨,又包含着喜剧的灵活。其音乐将神秘、圣洁的宗教色彩和明朗、欢快的世俗色彩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莫扎特在此剧中取用了歌剧的各种要素,而且做出统一的表现,创造出一部真正的综合性经典剧目。

故事发生在古代埃及,伊希斯及俄赛里斯神殿的附近。塔米诺王子(男高音)在森林中戏剧性的来到了夜后(花腔女高音)的王国。他看到了夜后的女儿帕米娜(女高音)的画像并坠入情网。

夜后要求塔米诺在三个小神的陪伴下,前往萨拉斯特罗(男低音)的寺院,救出被抢走的帕米娜。王子经过一番不寻常的磨难找到了帕米娜,俩人又共同经受了保持沉默和水与火的考验,取得了胜利。黑暗被摧毁,人们在金色的殿堂里欢呼,感激光明之力,歌颂神圣的爱情。

《魔笛》中的《夜后的咏叹调》、又名《复仇的火焰在我心中燃烧》,是该剧的经典名曲。剧中各个角色的音乐生动、优美,并富有特色,各异的形象风格巧妙地组合成一个整体,充满神奇的光彩和圣洁的艺术感染力。

这部歌剧上演后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以至流传至今,仍被奉为经久不衰的经典佳作。《魔笛》今年再次登上巴士底歌剧院的舞台。巴士底歌剧院是巴黎一座现代化的歌剧院。歌剧院内设有全方位的旋转舞台,为高端的歌剧表演提供了一个极佳的展示机会。巴士底歌剧院是巴黎国家歌剧团的演出常驻地。歌剧院位于极富历史意义的巴士底广场上,歌剧院设计新颖,外观由金属及大型透明玻璃组合而成, 寓意着古典音乐走向听众,心灵相通。

《魔笛》的演出从今年1月23日起至2月23日结束,本期演出几近尾声,还望各位喜爱歌剧的爱好者们抓紧时间,不失良机前往欣赏。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