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台北一周

从文化部长挨耳光攻击看暴力事件的种种面向

发表时间:

台湾号称实施民主政治,但国家认同却愈来愈分歧,就在蔡英文政府积极丑化蒋介石,并由文化部和促转会充当打手,打算彻底消灭中正纪念堂之际,一位看不过去的资深艺人郑惠中,本周趁年终聚餐之际,当众挥巴掌,重打了文化部长郑丽君一耳光,在台湾造成轩然大波! 

台湾文化部长郑丽君
台湾文化部长郑丽君
广告

●台湾一位资深艺人郑惠中,本周在电视台为演艺人员举办的年终聚餐中,当众挥巴掌,打了台湾文化部长郑丽君一耳光,引起广大震撼。这位资深艺人为什么攻击文化部长呢?

这是个令人遗憾的事件。郑惠中是趁文化部长郑丽君低头和一位资深艺人讲话时拍她的肩,然后趁她转头时,很用力地给了她一巴掌。她说,她恨这位部长,她是代表很多跟她同样心情的人赏这位部长一巴掌,因为这位部长很积极在推动废除中正纪念堂。她还说,郑丽君部长这样的行为无异是抄家灭族,不知感恩,她说,历史就是历史,废除什么呢?没有中华民国哪有台湾?

第二天,因为事件闹大,这位资深艺人举行记者会,向文化部长公开道歉,但她仍强调,去蒋化是不对的,她不会为去蒋化道歉。强调去蒋化就是否定历史,要去蒋化是不是也要去日本化呢?她认为,去蒋化不是台湾人民共识,身为文化部长没有倾听民意,推动去蒋化,只会撕裂台湾人民情感。

●民进党政府对这个事件有什么反应呢?

文化部发布新闻稿,对郑惠中误解中正纪念堂转型表示遗憾,强调中正纪念堂转型涉及组织转型和空间转型,不应简化为「去蒋化」;新闻稿也引述郑丽君表示,中正纪念堂转型是「再民主化」。

被攻击的文化部长郑丽君以「个人受辱事小,民主不容伤害」为题发文表示,她始终相信,自由民主是台湾最珍贵的价值,台湾社会有各种自由、多元的声音,她期待彼此能够对话、讨论,但万万不该以暴力形式表达意见。

台湾总统蔡英文公开表示,在自由民主的台湾,每个人都能表达不同意见,立场可以不同,但打人就是不对,她呼吁台湾社会保持冷静,对任何议题应该理性讨论,不要助长非理性暴力行为。

●台湾政坛,暴力事件似乎不少,光是新闻媒体呈现出来「打耳光」的事件就有好几件。这种风气是怎么形成的呢?

你说的没错,打耳光的事件的确不少,1991年,民进党立委张俊雄当众打了国民党籍的立法院长梁肃戎一耳光;1993年,民进党籍国大代表张川田在考试院院长资格审查会上,对国民党籍的考试院长提名人邱创焕打了两记耳光;2008年,民进党立委管碧玲在立法院审查预算时,拿纸板干扰议事进行,被国民党立委洪秀柱夺走纸板,并顺手往后一丢,不巧砸中管碧玲助理的眼睛,管碧玲立即冲上前打了洪秀柱一巴掌;2009年,民进党立委邱议莹因为被国民党立委李庆华骂泼妇,趁李庆华没注意,也打了李庆华一耳光。

不只是打耳光,2010年,立法院表决ECFA时,会场秩序大乱,民进党立委黄伟哲从主席台上,背对着台下,把一个重达两公斤多的不锈钢定时器,丢向蓝营立委,打中国民党立委吴育升右眉,差一公分就击中眼睛,事后送医,缝了八针。

另外,听友们应该也记忆犹新,民进党立委王定宇曾在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访问台湾时,在台南率众攻击,导致张铭清跌倒受伤。

在台湾,民进党攻击政治对手,或意见不同者的前例,可以说不胜枚举,总的来说,蓝营民众遇到问题比较不会用暴力方式处理,绿营政治人物或支持者比较喜欢诉诸暴力。所以当这次事件发生后,民进党一片谴责暴力时,过去的「打耳光事迹」或各种「暴力事迹」就纷纷被挖出来,被嘲讽是「双重标准」。

●台湾媒体对这个事件有什么评论?

其实就在郑丽君被呼巴掌的前一天,前总统马英九参加二二八战士黄金岛的告别式,被独派人士丢鞋抗议。但因马英九不发一语,快步进入上香并慰问家属,没有发生更大的冲突。但民进党政府和绿营政治人物并没有谴责暴力。

相较于这次郑惠中事件,蔡英文总统和民进党政府人士相继谴责暴力,台湾媒体问到,如果你昨天加入了「谴责暴力」的仪式,那么再往前一天马英九参加一场政治犯告别式时遭到民众「鞋击」,你谴责了暴力没?如果没有,那要请问:为何部长遭民众打耳光是「伤害民主」的行为,而前总统被丢鞋则是可以忽视甚至公开叫好的事?这确时是一个深刻的提问,也显示了台湾民主政治的浅薄。

此外还有更深刻的评论:一巴掌是暴力,也是侮辱;丢鞋同样是暴力,也是羞辱;虐童是暴力,网民肉搜围殴虐童者也是暴力;破坏铜像是暴力,不尊重国旗与国家象征则是政治暴力。

台湾舆论明白指出,谴责暴力要同等坚决,要有一致的标准,不能昨天跟今天不一样。更重要的是,不能嘴里喊着谴责暴力,回过头来又以挑拨仇恨为乐。谴责暴力如果变成仪式,喊话的队伍排得再长也没用,人民终究会看穿真相的。这的确是目前撕裂的台湾社会,值得深刻省思的现象!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