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特别节目

专访黄闻光谈《北京政变》

发表时间:

“酷吏” 、“太子党” 、“祸水” 、“王与寇”这些词会让你想到什么,是历史剧?还是武侠小说?也许都可以。实际上这是明镜新闻集团创始人何频和美国的记者黄文光2012年共同撰写的书《中国权贵的死亡游戏》中章节的题目,这本书从2012年震惊中外,的王立军事件着手,主线是通过大量的资料对薄熙来,谷开来事件及其导火索,英国人海伍德在重庆南山丽景饭店的死亡事件展开,副线则是中国高层权力的残酷斗争。中共十九大即将召开,这本书中提到的事件和人物至今还在对中国政治领域余波未消。

图为薄熙来落马前照片
图为薄熙来落马前照片
广告

一般来说,描写政治内幕

的书读起来晦涩无味,但这本书的写作方式却会让读者感觉是险象丛生,曲折复杂,扣人心弦,犹如侦探小说,同时又是政治险剧,让人了解到中共高层铁幕背后的险恶。

这本最初用英文写的书目前被翻译成法文,以《北京政变》(coup d'état à Pékin)为书名,由巴黎 Slatkine &cie出版社出版发行,我们为此专访此书的作者之一,黄闻光先生及编辑苏祯怡女士。


他首先讲述了这本书的写作原因:

黄闻光:当时,这个薄熙来事件跟之前所有的事件都有所不同。过去中国的任何政治斗争中,在大多数情况下外界都不知情,有时候这个事情已经结束了,或者已经发生了好几个月了,在西方的人方知情,而且西方人对中国政治斗争的兴趣也很低。有时只是在关注中国的圈子里讨论一下,或者在媒体上提一下。

但在薄熙来这个事件中,由于目前信息十分发达,我们几可同步关注事件发展情况。中国发生的任何一个情况,比如王立军跑到了美国领事馆,当天晚上在微博上就能看到,几天之后就沸腾起来 ……

外部给中国内部施加压力,迫使他们不得不公开一些信息。在这种情况下,更由于薄熙来事件牵扯到了英国人(海伍德)的离奇死亡,谋杀事件引起了西方的共鸣,所以我们当时就决定用英文写,主要就是希望西方人了解中国的政治斗争的内幕,最主要是让西方对中国的政治体制及其运作有个深刻的了解。
 

中国也发生了不少变化,这本书出版的时候是2013年,由于中国经济实力的发展,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也越来越大,而且关注中国的人也越来越多,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认为有义务向西方介绍薄熙来事件的本质,中国发生这样事件的原因,中国的政治体制和内幕的操作。我们当时是通过这个动力来写这本书的。

法广:这本书法文版出版的时候,你们做了必要的补充工作,因为王立军事件发生五年过去了,这个事件产生的后续效应却继续发酵。值得注意的是,这本书的最后一章讲的是薄瓜瓜的情况,并且以为《赵氏孤儿》作为引子,请介绍一下这样做的原因?

黄文光:2013年出版英文版的时候,本来就想写薄瓜瓜,因为他毕竟是这个事件中的主要人物,而且当时 “薄粉们”对薄瓜瓜也寄托着很大的希望。他当时也处于媒体的广泛关注之下,所以我们当时就认为有必要对他进行一些描述和刻画。但是,出版时,媒体对薄瓜瓜在英国和美国生活的关注度太高,国内也过度渲染,但我们无法对其中的事实进行确认和澄清 :哪些是真实的成分?哪些又是过分的渲染?这些都不是特别明朗,当时我们就觉得很多东西无法进行核实,我们我不希望和其他媒体一样去过分渲染薄瓜瓜,包括过分美化和丑化他的形象,我们认为这样做都对让这本书不公正。作为记者来说,我们应该比较公平和公正地叙述这个事件,所以我们在写这本书的时候就没有把薄瓜瓜写进去。

但是薄熙来事件尘埃落定之后,我们对薄瓜瓜的报道进行了一些审视,后来我们也了解了一些事实,并进行了一些比较,所以我们现在可以自信地说,我们对他的描述是比较客观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决定将薄瓜瓜这一章节加入到了法文版里,内容包括我们掌握的最新情况,我们也采访了跟他有过接触的人,得到了一些信息。

另外,还有很多薄粉对薄瓜瓜也给予希望,我们也知道亚洲很多政治家,包括巴基斯坦,韩国等国的领导人当时都曾经是政治世家,后来都摆脱了逆境,最后出来重新执政,很多人对此都寄予了希望,我们在这本书的结尾也提出了一些希望,也许薄瓜瓜在西方受到影响之后,对西方国家政治理念的理解和熏陶可以帮助他今后东山再起,这就要看他的表现了。

这就是我们加这个章节的原因。

另外,我们也更新了大约三个部分的内容。

首先,法文版和英文版不同的是,英文版2013年4月出版的时候,我和何频都在西方做多年的记者,所以对事实都要经过反复核对,当时我们就听到了各种渠道提供的信息,其中一部分得到了核实,没有核实的部分我们也会向读者说明,所以当时在书中就做了很多标志,但是后来我们就很吃惊的发现,书出版两年后,我们当时所写的东西基本上都已经得到了证实,所以我们在这方面也做了更新工作,重新注释。
 

其次,也是很重要的一点,英文版2012年出版时,很多人物都还下落不明,比如主要人物薄熙来当时也还没有受审,也无人知道他当时关押的地方。后来他被开除党籍,国内接近消息来源人士告诉我们,不管是否审问薄熙来,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他不会活着出来,当时就知道他肯定会长期被关押在狱中,让他无法对当政者造成威胁。

当时英文版就写到这一段。

后来,薄熙来遭审判,被判处无期徒刑,这也就证实了当时的一些预测,在法文版中,我们就对薄熙来审判中的情况以及后来被判刑,上诉的内幕进行了重新叙述,加上了新的内容。

在英文版出版的时候,我们对其中的几个人物,包括周永康做过详细的介绍,对令计划儿子车祸事件及其在政坛上的腐败现象及其在未来可能遇到的衰败都进行了一些预测和报道。当时,令计划还在当政,他进入了统战部,但还没有对他采取措施。但是法文版出版时,周永康和令计划都已经倒台,我们就重新加上了得到的内幕消息,和报道出来的真实消息进行了收集和整理,并且比较全面地写入了法文版。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人物就是徐明,我们当时就通过徐明的故事,讲到了中国官商勾结。而在最近的反复运动中,大多数都是官商腐败和结合。大家都知道,徐明最后在监狱中神秘死亡,我们对此也进行了一些内幕报道。
 

最后还有一个人物就是习近平,英文版截稿时是在十八大前后,习近平刚刚执政,我们当时也看不到他在政治上的作为,只是对习近平的一些简历做了一些评价,而且对当时中国的一些现状做了一些评估,但是两年后,基本上就可以看到习近平的一些大动作,包括反腐等。
 

2012年时中国经济处于上升时期,这几年则走下坡路,在这种情况下,整个中国的经济状况下,会对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发生哪些影响,以及对中国政治的影响都做了些分析,总的来说,这个法文版是一个更新的版本。不仅让人们对薄熙来事件对当时的影响有个了解,同时也讲到了现在,到这本书出版为止,对中国政坛的状态进行更加详细的讲述。

法广:薄熙来事件对现在中国具体还有哪些影响?

黄文光:包括十九大的召开,最近一系列的反腐运动以及很多人的下台都和薄熙来的事件有关,要么是指出周永康或令计划的人,或者是跟薄案有关的人。
 

另外,也可以看到,当时薄熙来在重庆搞的是唱红打黑,实际上就是对中国政治的一个实验:到底中国需要走民主道路,还是走毛泽东的路,当时他的这些实验就是在左右摇摆之中,我们注意到现在的当政者也是在走同样的路,和薄熙来一样,在寻求维护共产党一党专制道路上,对开放还是重复毛泽东的路线也是在不断摇摆中,这也和薄熙来事件有很大的关系。
 

在书中也提到了中纪委的作用,我们讲到虽然中纪委在反腐中做了一些很重要的工作,抓出了一些重要的贪官,反腐运动对中国的政治起到了不少积极的作用,但是,从薄熙来事件中就可以看出来,反腐虽然十分重要,但由于中国没有制度性的政策,没有根本上的改变,最后反腐和薄熙来事件一样,演变成了斗争的工具,而中纪委本来应该担负清除腐败的功能,但是由于缺乏监督机制,没有独立媒体的监督,最后独立媒体的监督,最后自己也会变成反腐的黑窝子,最近也看到一些纪委书记的倒台。

而且他们用的是非法手段对这些人进行拘留,用黑社会的手段审理贪官,最后导致中国政局中人人自危的现象。现在跟国内人打电话是,当官的没有人有安全感,也许正在开会的时候就突然被带走了,同时也没有法治的制度性保障,在这样的情况下,政治斗争还将继续延续下去。

另外,《北京政变》一书也是Slatkine 出版社思想书系出版的第一本书,负责该书系的编辑苏祯怡女士解释选择此书的原因:

苏祯怡:在思考书系走向的时候,我观察到法国的出版业十分缺乏有关当代中国政治的相关书籍。我的朋友魏延年先生(René Viénet),是研究中国、台湾以及法国历史的专家,也是电影人和编辑,当时大力推荐我这本书。我读完后马上推荐给出版社,决定作为书系的第一本主打。

就像书中作者前言里面提到的,薄熙来案具备了好莱坞大片的所有元素,共产党高层之间的角力斗争,其激烈和复杂的程度是外界无法想像的。

另外,何频和黄闻光这本书有趣的地方在于,何频在王立军叛逃的当下,就获得许多第一手的内幕消息,他本人和旗下的明镜新闻网也成为这部政治剧里不可或缺的角色。他们写这本书一开始的目标读者就是外国人,用英文写作,书的安排也颇具巧思,每一个章节都先用一个中国的古典文学或历史故事起头,再带入薄熙来事件裡的相关人物,让外国读者在阅读的时候,不会觉得好像在读一本很厚很艰涩的案情报告,反而像在读侦探小说一样,跟作者一起抽丝剥茧,一起办案的感觉。

法广:法文版和英文版相比有哪些不同:

苏祯怡:这本书的原版英文版是2013年出版的,我们决定出法文版的时间大概是2015年中。我很感谢何频和黄闻光马上就答应我可以为法文读者做一个更新版,补充薄熙来审判的后续影响、新增有关周永康、令计划和徐明等人的章节,内容一直持续更新到2016年底。所以法文版本完全可以当作一本新书来看待。

在做这本书的过程,因为一些缘故,我们换了很多次翻译,让出书时间一再拖延。一直到去年年中的时候,幸好找到Georges Liebert出手相救,帮我们把整本书从头到尾重新翻了一遍。

Georges是一位出版生涯超过四十年,经验丰富的编辑。他在Gallimard的时候,也做过跟中国有关的书籍,像是合译张戎的《毛泽东传记》和出版过一本李克曼Simon Leys的书等等。法文版的译文品质比中文的翻译还要流畅,我们正在考虑要不要拿这本书去参加翻译奖。

法广:《北京政变》这个题目有何考量?

苏祯怡:取书名的时候也有许多小插曲。这本书的英文原名和中文原名都取的很好,但是翻成法文就变得很奇怪。中间有考虑过«太子党的陨落»,还差一点就要叫«薄起来事件» Bo Bite en l’air。翻译一度很坚持要用«北京政变未遂»,最后是我写信询问何频和黄闻光的意见,才定案叫«北京政变 》(《Coup d’État à Pékin》)。

法广:最后请介绍一下Slatkine出版社。

苏祯怡:Slatkine是一间从日内瓦起家,信誉良好历史悠久的瑞士出版集团。旗下有专门负责古籍书籍再版的子出版社 Honoré Champion,以及负责瑞士绝版风土志书籍再版的Édition Slatkine。

 

 

2015年年初,瑞士总部决定要扩大出版业务领域,在巴黎设立了Slatkine & Compagnie。目标是每年精选出版十到二十本优良的外文书籍。

负责人Henri Bovet为费加罗报、Albin Michel (Le Grand Livre du Mois),以及 Pinault / Le Seuil (Tallandier)等出版社的总编辑,也是前法国国立博物馆联合会刊物的负责人。

我在成立没多久就加入团队,负责建构中文和日文书系。目前三大出版方向:中国政治现况、华文文学和侦探推理小说。

感谢黄文光先生和苏祯怡女士接受法广专访。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