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观察中国

西方和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承诺不具信心,期待也不高

发表时间:

上周六閉幕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海内外引起广泛关注。今天的观察中国要向大家介绍有关进博会的分析评论。

2018年11月5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上海首届中国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发言。
2018年11月5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上海首届中国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发言。 ©REUTERS/Aly Song
广告

台湾《旺报》的社论称:“第124届广交会刚刚闭幕,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开幕。进博会是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吸引了全球17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会,3600多家企业参展,超过40万名境内外采购商到会洽谈采购。从广交会到进博会,反映大陆全球化进程的两个重要面向:出口与进口,折射的是大陆发展阶段与方向的改变。从1957年大陆开始举办广交会(现为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到1997年举办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到2018年首次举办进博会,对应的是大陆不同时期对出口、吸引外资与进口的需求。如果说广交会开启了大陆制造的时代,进博会将推动大陆制造走向大陆创造,从世界工厂走向世界市场。”“大陆敞开进口大门,渴望改善全球贸易失衡、缓和中美经贸摩擦,亦可在贸易保护主义浪潮兴起之时,带动全球各经济体重视进出口贸易,为世界经济创造良性循环。”

北京《环球时报》的社论称:“对这么好的事情,有的西方媒体还是找茬说了一些风凉话,意识形态之墙有多高,足以令人感叹。比如称进博会是中国‘作秀’,因七国集团没有领导人前来捧场进博会被‘冷落’,云云。甚至有的糊里糊涂地把进博会与中美贸易战挂钩,而举办进博会是2017年5月在‘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上就宣布了的,当时中美还没有贸易战。进博会无论如何都是中国为促进全球贸易积极做出的举措,就是放开想象力,恐怕也想不出这对西方国家的出口有啥不好。又何必非善意地揣测中国有何‘政治目的’呢?”“中国的逻辑总有几分自己的特色,中外合作应当相互理解、尊重,相向而行。中美的做事方式不太一致。两国处于全面贸易战中,中国完全可以把所有美国企业排除在这次进博会之外,以向对方施压,但中国的选择是贸易战归贸易战,对美开放归对美开放,进博会仍向美企敞开大门。美方的态度则是,既然打贸易战,中国经济的方方面面就都是错的,中国做什么都可以质疑是‘诡计’。哪一种态度更有胸怀呢?”

美国中文《世界日报》的社论称:“进博会规模庞大,吸引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3000多家企业参展,包括180家美国企业。然而,出席的国际政要却寥寥可数,美欧等西方国家均未派要员与会;会议对亚洲市场也难起到提振作用,亚洲多国股市表现不佳,表明西方和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承诺不具信心,期待也不高。西方国家对‘进博会’热情不高,对中国的承诺警惕,大致有如下原因:第一,会议的承诺并不新鲜,只是重复之前的承诺,且模糊、不具体。”“第二,思想混乱与政策模糊。中国资源配置是由计划机制,还是由市场机制来主导,中共内部存在着思想混乱与政策不明确。”“近来,中国社会爆发‘私营经济离场’论,和‘国进民退’等争论,就是因这种思想混乱和政策模糊的例证,让外界对中国经济改革不抱信心。”“第三,‘中国方案’令人不安。”“中国这种威权政治与部分市场机制相结合、以地缘经济和政治为核心的发展模式,就是俗称‘中国方案’或‘中国模式’,透过一些战略规画或机制(如‘一带一路’、金砖国家机制、上合组织及这次的进博会等)在国际上推广,让西方国家如芒刺在背。欧美特别害怕和忌讳中国将把国内的那套东西,带到国际社会来。譬如,‘一带一路’就被视为完全是中国挑战西方的做法, 认为‘一带一路’做的很多事,都是中国国内那套东西。”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