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公民论坛

陈破空:中国在中美新冷战格局中相形孤立

发表时间:

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退出美俄中导条约引发反响。针对特朗普的相关决定,各方评论也纷纷做出分析。美国总统的真实意图何在?特朗普如何通过此一决定将矛头瞄准中国?一场新的冷战是否已经打响?对此,旅美政治评论家陈破空先生向我们阐述了他的看法。

中美关系
中美关系 路透社
广告

法广:您如何评判特朗普宣布退出美俄中导条约的决定?美国总统为什么会选择此一时机宣布这个决定?

陈破空:中导条约是美国与前苏联签署的一个条约,是1987年美国总统里根和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签订的。当时美苏不仅是最大的核大国,也是最大的导弹大国。尤其是中程导弹的大国。中程导弹可以搭载核弹头,具有相当大的危险性,尤其对欧洲。因此当时,作为冷战结束的标志之一,美苏签署了禁止中导条约。后来俄罗斯继承苏联,所以条约就成了美国与俄罗斯之间的条约。

这个条约实施之后出现了一些问题。一个问题就是俄罗斯多次违反这一条约,尤其在普京时代发展陆基导弹。在奥巴马政府时期,对普京有所批评,但是奥巴马并没有采取行动进行反制。因此川普上台以来,会检视所有这些国际条约。俄罗斯的违反是一个方面,但是在这个时候宣布,不仅仅是(因为)俄罗斯违反,这只是一个借口。因为中导条约导致了一个空档,就是只有美国和俄国签订了这个条约,中国并不是这个条约的签约国。因此中国在中程导弹方面异军突起,发展迅猛。使美国受到制约,俄罗斯受到半制约,中共却不受制约。到目前为止,据统计,中国恐怕已经成为最大的中程导弹国家。因此在这样的时候,(特朗普)宣布退出中导条约,表面上针对俄罗斯,实际上瞄准的是中国。

法广:实际上,特朗普的真实意图对准的就是中国?

陈破空:他的真实意图就是因为美中现在全面的对抗,从贸易、经济领域到地缘政治、到军事领域的全面对抗。这个对抗的结果是美国开始检视自己军事的短板,美国就发现,在海陆空加强的同时,在太空成立太空军、网络成立网络反击能力的同时发现,中程导弹是美国的短板。由于美国受制于美俄中程导弹条约,美国不仅不能发展中程导弹,而且难以在西太平洋部署中程导弹。这就使太平洋地区,中程导弹成了中共的一家的天下。所以美国要急于弥补这个战略短板。修补军事上的这个漏洞。为未来的美中对抗、甚至对决做好准备。因为美中现在已经进入新冷战。鉴于在南海和台海的军事对峙,随时可能发生战争。因此美国退出中导条约,事实上是(不一定发生),但是做了一个完全的军事准备,那就是针对中共。所以目标当然是针对中共。

法广:美国近期加紧在南海采取行动,行动的背后意义何在?

陈破空:美国在南海加紧行动,那是因为要宣誓、因为过去很多年,中共在南海扩张,威胁邻国,进一步地造人造岛,而且把人造岛军事化。尤其是习近平违背了他当面向美国总统奥巴马的承诺(他在2015年承诺说不会军事化),但是很快就军事化。而奥巴马仅在口头谴责,并没有采取实际行动进行反制。因此川普上任以来,决定要改变奥巴马的做法,要采取行动反制。所以美国不断派出军舰和轰炸机飞临南海。这样来表明:南海有广阔的公海,而且有很多争议海域,与很多国家都相关。因此美国一方面有必要保持航行自由,另外有必要保持区域平衡,维护世界和平。不能纵容中国的扩张继续下去。而在台海,中国不断地滋扰台湾,军机扰台、军舰扰台,因此美国在研究了反制措施之后,在下半年开始反击。两次派军舰穿越台湾海峡,一次在7月份,两艘军舰,神盾级的,最近又是两艘军舰穿越南海,而且有航空母舰在旁边戒备。就是说,美国在南海和台海同时采取了反制措施。美国采取了反制措施之后,下半年,中共骚扰台湾的军事威胁就大幅减少。因此可以说美国的舰艇是对中共的一个测试,一下暴露了红色中国纸老虎的面目。

另外我们看到11月有两次重要的选举,一个是台湾的九合一大选,是台湾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大选,涉及到6个直辖市和12个县市的地方首长和议会。在美国,有一场中期选举,是对川普和执政党的一次考验。但是显然中共对这两方选举都采取了干预措施。美国指控中共试图干预美国的中期选举,从中获利,这对美国政治是一种干涉。而中共对台湾的选举的渗透、干预、干涉、影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可以说是大规模地入侵,大规模的干预。派水军、王军、五毛党制造假消息,同时冒写繁体字、冒写台湾的网民,制造网络民意、泡沫民意来力挺中共所需要的人。而且辱骂、或者是反对中共所不愿看到的人。在台湾选战中造成了扑朔迷离的现状。在这个时候,中共在大举干预台湾选举的时候,我想,美国军舰的出现也是对台湾安全的一种保障。即便是中共在大选中,按照他大量的金钱和人员的注入有所收获的话,美国一定要预防中共自军事上有所蠢动。比如说选举,如果说真的发生某种意外,由于中共的金钱和人员所发挥的作用,使选举朝着有利于中共的方向发展,中共有可能在军事上采取一些蠢动。美国不得不防。所以这种防范措施也是对台湾民众的安定、对民心的安定。对台湾民主的保卫和巩卫。对中共试图颠覆台湾民主企图的一个有力回击。

法广:美国总统的最新决定将对美、俄、中关系产生怎样的影响?难道特朗普不担心中俄两国结盟、共同对付美国?

陈破空:美国总统特朗普当局绝不担心中俄结盟。美国方面所作的就是联俄抗中。事实上,就在美国宣布退出禁止中程导弹条约之后,立即派遣了国家安全顾问博尔顿飞往莫斯科,向普京和俄罗斯做说明。随后看到的消息是:俄罗斯对此基本上表示理解。尽管俄罗斯在口头上表示了不满,甚至谴责,但是俄罗斯已经不管是从经济实力、还是军事实力,都无力与美国再进行军备竞争。而且这种军备竞赛对俄罗斯也没有必要,是额外负担。

因此我认为,博尔顿作为美国政府的鹰派、而且是亲俄派,也是力主联俄抗中的一位政坛蜀将,他飞往俄罗斯向普京所作的说明,应该说他们关起门来说的非常清楚即:美国退出中导条约绝不是针对俄罗斯,完全是针对中共。因此俄罗斯对这一战略意图完全理解。俄罗斯实际上在战略上把中共也视为他的潜在对手。俄罗斯媒体宣称他们有三大敌人,一个是伊斯兰恐怖主义,一个是西方,再一个就是中国。但西方只是一个意识性的矛盾,因为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格鲁吉亚所导致的西方的谴责和制裁,实际上真正的、实质上的威胁并没有发生。“伊斯兰恐怖主义”就是车臣问题,俄罗斯已经得到相当大的解决。剩下的威胁、实际上的威胁来自他最大的邻国、拥有最长共同边境线的邻国-中国。俄罗斯的潜在敌人实际上就是中国。这是俄罗斯媒体一再披露的(信息)。所以在这个时候,美国退出中导条约,又派遣国家安全顾问去安抚俄罗斯,这形成的趋势不是要逼中俄联盟,而是美俄联盟,去对付中国。而俄罗斯最近在南海已经跟越南联手开采石油。又向越南和印度大规模出售武器。这些都显示:普京政府表明上跟中国友好,但实际上所采取的行动都不利于中国。俄罗斯在战略上逐渐显露与美国结盟的态势。而美国官员最近表示,俄罗斯在2016年跟美国的大选,并没有影响大选结果,并没有造成实际上的影响。但美国政府越来越多地指控中共对美国的大选构成影响。这种差别可以显示:美俄在走进,一旦越过了“通俄门”这个陷阱的制约,联俄抗中的大趋势有可能成型。

法广:请就新冷战形势下的世界未来局势走向谈谈您的看法?

陈破空:我们知道,以前冷战是美国和苏联之间。苏联是最庞大的红色帝国。它不仅有15个加盟共和国,而且裹挟了东欧8国,还有世界上其他的红色阵营。连中国曾经一度都是它的附庸。后来中苏翻脸,形成新的格局。

现在的新冷战指的是美国跟红色中国之间。而红色中国、也称红色帝国、或者以最后的共产主义的堡垒自居,但是,虽然红色中国在经济上比以前的苏联更强大,军事上也接近于前苏联,但是它在地缘政治上却不如前苏联。因为它所能笼络的国家很少。其他的社会主义国家所剩无几:朝鲜、越南、古巴。但这些国家都在发生变化。越南在改革,古巴在转型,朝鲜也在转向。因此中共要联络其他的红色国家对抗美国,在国际联盟上可以说是没有本钱。它唯一可与美国对抗的就是它的居于世界第二的经济体,还有急剧暴增的军费、军备等等,跟美国分庭抗礼。另外还有在过去几十年,大规模地盗窃美国的高技术,包括军事和科技技术。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形成的新冷战,主要是以美国为代表的民主价值、以中国为代表专制价值在意识形态上的对决。具体地体现为:在经济贸易等领域、在军事、地缘政治等领域的全面对决。

我想,这一场新冷战,我实际上早在5年前,讲中美开战(时)就已经预见一场新冷战。现在,这场新冷战的说法越来越多地提上议事日程。不仅美国副总统做了这样的宣示,中共的内部文件也做了这样的宣示。所以,新冷战已经到来。也就是说美中全面对抗的时代已经到来。在这个新冷战的情况下,跟美苏冷战不同,最大的不同在于:现在不是两大阵营,而是大多数国家都会以美国为中心、靠近美国,而中共会相形孤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所以,美国在形成不同的防线来对抗中共,比对抗前苏联遏制更具有全面性和彻底性。不仅有亚洲小北约-美日韩,还有印太联盟,更大的区域-印度、澳大利亚、日本,还有更广阔地国际阵线-跟欧洲、跟其他国家的国际阵线,以及东南亚国家。所以美国对中共形成的防堵、国际阵线比以前更为广阔。

这场新冷战,从地缘政治上来看,中共(与美国的力量)相当悬殊。只不过中共现在与苏联相比,更缺少理想主义,而更多地是统治集团的既得利益,它的权力、它的政权,把中共政权的生死看成重中之重。因此在这样的对决下,双方都是核大国,也都是一个恐怖平衡,这样的认知下将走向何方?有几个模式:一个是清朝末年的模式,由于对外战争而导致清王朝瓦解;还有一个模式就是前苏联的模式,由于长期的冷战和军备竞赛导致苏联亏空,最后解体。中共在相当程度上正在重复这两个模式。但中共还有它新的特点,这便是:不顾一切地捍卫政权的、鱼死网破的这种所谓最后的”沉船计划“。因此,新的冷战恐怕更具有危险性和爆发性。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