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明镜书刊

从“拥抱熊猫”走向残酷竞争的中美关系

发表时间:

自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以来,从贸易战、南海到台海问题,中美之间出现了一连串的对峙,昔日美国人希望中国和平演变的论调不再,反而被反制中共的广泛呼声取而代之。究竟是什么样的契机促成这样的转变?今天的《明镜书刊》节目,我们请来明镜电视编辑刘欣女士,给大家详细介绍《明镜编辑部》第257期陈小平专访转型问题学者程晓农博士:美中关系告别天真时代,现在轮到残酷竞争反制中共。该节目完整文字稿收录在最新出版的第78期《内幕》杂志中。

《明镜编辑部》第257期陈小平专访转型问题学者程晓农博士
《明镜编辑部》第257期陈小平专访转型问题学者程晓农博士 图片:路透社/REUTERS
广告

法广:过去两三年间,中美间各方面对峙不断升级,剑拔弩张的紧张气分与过去30年来中美的平缓关系大相径庭,这当中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转变呢?

刘欣:1989年后美国的对华政策主张“接触论”,也就是希望透过将中国引入国际经济体系,带动中共政权转型。但几十年过去了,中国并未走向民主,反而背道而驰,美国若再向中国出让市场,将会养虎为患,所以中美关系开始出现变化。中国转型问题专家程晓农博士在接受明镜火拍专访时说,这是中美战略关系的“重新定位”。

法广:由此来看,目前正在进行磋商的中美贸易战背后,似乎藏着一个格局更大的棋局?

刘欣:是的。程晓农分析,特朗普目前的所作所为,其实是为了打破经济全球化给美国带来的负面影响,特别是美国製造业迁移海外,走向空心化,给了以出口为主的中国趁虚而入的机会,形成现在美中贸易逆差的恶果,促使美国政府不得不大量发行国债弥补贸易支出。为了不让经济崩盘,特朗普选择发起贸易战,企图改变经济全球化给美国造成的负面后果。

有趣的是,作为制度受益者的中国,坚持希望保持这个单方面对其有利的外贸格局。所以现在北京反而成了自由贸易主义的主张者,而带中国入门的美国,却反过来被批是孤立主义。两者角色的转换,令人玩味。

法广:面对美国发起的贸易战,北京表面上的姿态显然也端得非常高,这意味着中国对于打这场贸易战很有信心吗?

刘欣:对此,程晓农也点出其中的猫腻。中国之所以摆出高姿态,是因为作为一个专制政权,政府表面上不能对外示弱,否则将会面临庞大的社会压力,但私底下给些甜头却是可以的。特别是中国经济不如表面光鲜亮丽,可以说现在市场都是由房地产泡沫给撑起来的,一旦这个泡沫破了,中国经济就失去支撑。所以北京现在宁愿在进口方面松口,也千方百计要保住对美国的出口。

不过,虽然基于专制体制的本质,北京需要树立外敌,来让国内民众舆论有宣洩的出处,挑动民族主义宣传,让枪口一致向外。但实际上,中国政府绝对不愿意真正开战,让争议升级到大规模的对抗,这是北京极力想避免的。

法广:既然中国不想打贸易战,那么他们会对美国妥协吗?

刘欣:根据程晓农的观察,目前美国处于主动状态,而中国则是採取被动的防御性状态,在一不让步二不认错的基础上,採取“拖刀计”,边走边挡,双方来回试探。美国可能会採取惩罚性关税的手段,而中国则会高调对抗,台面上高姿态,但私下会稍作让步。可以肯定的是,中美贸易将会重复摩擦、妥协的循环,持续二、三十年之久。

法广:事实上,除了贸易战之外,美国也在南海和台海问题另辟战场,这又是为什么呢?

刘欣:要回答这个问题,得先看北京对美国玩的两手战略。程晓农分析,中国一向视美国为假想敌,不仅在经济上占便宜,在军事上也不断扩大军备。美国发现,如果他只在经贸关系做反应,而在军事层面沉默,那么中国将会缓步逼近美国。

回顾历史,当年珍珠港事变前,日本和美国也有过类似的摩擦,华府深知这种得寸进尺的作法背后,是有战略意图的,所以也在军事关系选择直面北京,在程晓农看来,这是美国的一种自保策略。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