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生态 健康与科技

国际货币基金再次为中国高额债务拉响警钟

发表时间:

中国企业债务激增,主要原因与某些依赖政府补贴或银行贷款勉强维持生存的僵尸企业不无关联。随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再次拉响警钟,此一话题再次成为敏感焦点。

中国人民银行总部 2013年6月21日
中国人民银行总部 2013年6月21日 路透社
广告

12月6日星期三,国际货币基金发布报告,对中国企业债务激增敲响警钟。报告指出:中国企业债务余额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已达到165%,成为可能动摇金融系统稳定性的风险要素。此外,家庭债务近年来也迅速飙升。报告在说明中表示:贷款激增的企业“集中在房地产、建设、钢铁等西洋产业”。部分国有企业将低息贷款投入难以确定是否盈利的项目。因此分析认为:融资判断是否妥当令人存疑”。

法国经济《回声报》网站周四(7日)刊出一篇文章,对中国企业债务问题进行了报道和分析。该报指出:2011年以来,在推动中国的经济增长以及缩减中国贫困现象方面,金融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对此,包括中国政府在内的各方人士均无异议。不过,国际货币基金强调:如果中国打算成功地切换增长参数,即:“减少出口,增加服务设施、增长国内消费”,它则必须依靠一个健全的金融体系。

目前,中国仍有太多的企业长期依赖异常宽松的货币政策,却早已不再盈利,借贷从而成为它们生存的唯一办法。国际货币基金在周三公布的报告中指出,地方政府在确保无盈利企业的生存、而不是让它们陷入破产方面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主要目的是避免企业工作岗位流失。加上各地方当局致力于完成经济增长目标,从而导致高额负债现象十分严重。

国际货币基金与资本市场部副主任萨哈伊向媒体表示:建议中国各级政府淡化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地方政府加强对金融风险的管控。贷款可以帮助地方政府完成增长目标,但这类投资也在遏制金融回报。中国的经济增长仍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贷款投资以及出口。但这一模式已达到极限。

《回声报》记者注意到:中国国企高额债务现象中,另外一个颇为令人感到忧虑的是:大型国有企业自身拥有的底气:它们始终坚信:政府绝不会对它们的沦陷袖手旁观,总会为它们的债务提供必要的帮助。此一问题在冶金、煤炭、或受到产能过剩影响的、以大型国企为主导的行业表现得尤为敏感和突出。

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债务激增之际,尽管北京政府为规范其金融机构出台了相应的措施,但是,持续存在的风险依旧对金融体制的稳定构成威胁。面对此一局面,国际货币基金“建议中国政府改变高速增长优先的政策”,以减小地方政府的压力。

此外,中国政府应“逐步取消”无条件支持那些不盈利企业的做法,通过加强对银行体系的管理面对潜在风险、提高投资者意识。另外一个不容忽略的风险则与金融产品迅速发展相关:随着带来强劲回报而颇受欢迎的投资产品的大量涌现,资产管理基金或保险公司一类的金融企业增长速度远远超过银行部门。这种情况令本已缺乏应变能力且缺少人力的政府当局实施监管更为复杂化。高风险的贷款已从银行转移到金融体系中较少受到监管的部门,尤其是那些北京政府试图根除的“影子金融”机构。国际货币基金建议中国创立一个稳定金融委员会,由央行以及3个金融监管部门的代表组成。该机构同时认为:中国的银行管控机制也应在人员配置方面得到加强。

北京政府十分清楚:必须加强分别监管着市场、银行和保险公司的不同监管机构间的协调。为此,北京已朝向在线小额信贷方向迈出了一步,未来则将任重而道远。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