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公民论坛

程晓农:六四这段历史不会永远地忘却

发表时间:

6月4日,在中国的政治生活中是一个颇为敏感的日子。 “八九”天安门事件在2017年6月4日,迎来第28个年头。28年来,随着社会天翻地覆的变化,中国大大提升了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已然跃为第二大经济体。然而,对六四话题解禁的期待尚没有成为现实。今天重新回顾这段历史,人们在认知上是否有所改变?它对现代人有着怎样的启迪?这段历史能否最终从人们的记忆中抹掉?我们请旅美政治评论家程晓农先生来阐述一下他的看法。

广告

法广:天安门事件28年后的今天,中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六四”的话题始终是一个敏感话题?

程晓农:天安门事件之后,中国政府用了很大的力气试图在年轻一代人的心目中,把这段血腥的历史彻底抹干净。在中国强力的洗脑和网络管制的状态下,确实很多年轻人不太了解六四的情况。

但是,六四产生的两个结果可能会永久性地影响中国的命运。第一点就是:六四带来了邓小平权利的巩固,以至于中共高层对市场化改革保持很强的抵制力的、以陈云为代表的经济官僚系统逐渐逐渐地被迫向邓小平让路,以至于就有了邓小平九二年南巡之后,江泽民不得不改向,从靠近陈云的势力转向所谓的继续的市场化。于是就有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然后有了将近10年的出口景气。这10年的出口景气确实给中国带来了很大的经济繁荣。

但是中国人没有意识到的是,这是一个短暂的、不可延续的过程。中国抓住了一次机会,但是也失去了一次机会。抓住的是利用世界各国降低成本、企业经营国际化,把大量西方企业吸引到中国去,利用这些西方企业的技术和市场为中国扩大了出口,但同时也导致中国经济在这条轨道上走得太久,而失去了自己的自主创造力。实际上中国企业只是模仿了、或者是利用了西方技术和设备,但是并没有因此而给中国的企业带来更大的活力。到今天,我们看到中国出口景气在前两年已经基本结束了。从出口增长率连续10年增长25%,最高的年份到35%,然后最后变成了负增长。现在中国已经无法再有同样的出口景气和同样的繁荣了。现在中国政府靠土木工程来维持经济,这条路,谁都知道它走不远的。

另外一个后果,就是中国的腐败也在这个过程中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泛滥严重程度,同样给中国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后果。现在可以看到,腐败在中国、特别是在官场上已经深入人心,各级官员们对失去目前反腐败压力下过去那种吃喝嫖赌的幸福生活,是十万分的不满。但是这种深入骨髓的腐败的体制,实际上已经不能靠这种反腐败的这种运动式做法来根本上矫正。所以中国则必然地走在一个短暂的繁荣加上长期的腐败这样一种宿命上。

法广:1989年,邓小平调动数十万解放军,合围北京城,最后下令镇压,酿成震惊中外的流血事件。以今天的观点看,您认为邓小平当时采取此一决定的真正动机是什么?

程晓农:现在回过头来看,我觉得有一点很清楚,就是:虽然党内有一批以赵紫阳为代表的一部分干部,希望有一种和平、理性,在法制的轨道上解决民众和政府之间的对立,民众要求则走向民主化,特别是大学生。而政府不可能在这条路上走下去。

但是,以赵紫阳为代表的这部分声音,其实虽然在军队当中也有一些将军支持,在人大常委会里也有一部分委员支持,但是中国的所谓的江山,其实仍然是控制在一小撮人的手里。而赵紫阳当时提出来的主张,现在看来,带有相当的理想主义成分。也就是说,98年的时候,中国整个的国家,其实是捏在少数人的手里,特别是邓小平。当他要调动军队、决定要镇压学生的批评和强烈的民主化要求的时候,他可以军为私用。就是说,这支军队不但不听中央军委的指挥,也不听政治局的。它只听邓某人一个人的。所以当时邓小平调动军队,完全是秘密的。他背着中央政治局、背着全国人大常委会, 从法律上讲,戒严必须事先由人大常委会讨论。同样,政治局也应事先讨论。按照中共自己的说法,是“党”指挥枪。但邓小平当时在党内,除了一个军委主席,没有别的职务。他也清楚,把镇压这样的计划通盘地搬到政治局开会,或者是拿到人大常委会去讨论,那是不容易通过的,会引起很大的争论。所以他干脆把国家机器完全扔在一边,以他个人的威权,用调动军队,来完成他的任务。

从实际上他调动军队的数量之大,也不全是为了镇压学生,他还要防范军队内部和北京的一部分反对镇压的干部可能会阻止这样的行动。但他揭示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这个国家的命运为什么是由邓这样的人操纵?我想一个主要的问题就是,邓是属于毛泽东同一个时代的,所谓的创业者,在他们看来,这个国家并不像党章宪法里所写得那样,是人民的。相反,它是个人的,是若干高层家族的。在他们眼中,如果红色家族们自己夺得这个江山坐不下去的话,在他们看来,亡家就是亡党,就是亡国。完全可以把国家的命运搁置一边,为了这些高层的、独裁者的、自己的意愿,可以把整个国家、这个国家的民众置于血腥之中。从这一点讲,邓小平和斯大林、和毛泽东是没有本质区别的。不管他推行什么样的改革政策。

法广:今天的许多年轻人,正如您刚才所说的,并不知道、甚至没有听说过“六四”,那末您认为,这段历史会不会被永远地忘却?

程晓农:只要六四这代人还活着,就是当年的大学生们还活着,这段历史不会永远地忘却。但是,这段历史也不会永远地还原。所谓不会永远地还原,就是说,有很多人仍然在坚持还原六四的真相,希望唤起年轻一代人的对历史真相的了解。比如,当年天安门广场学生的活跃人士之一封从德一直在做一个网站。通过这个网站,把天安门的真相、来为六四的真相保留一个原初的面目。但是,这种努力毕竟是个人的努力。网站是一个被动的信息源。你要不去访问它,它的信息就不会被人自动地获悉。它和电视、打开新闻以后、中国的新闻联播强制性地灌输的新闻是不一样的。

但问题是,确确实实现在的许多年轻人不太了解、甚至很多人、更年轻的,像90后,根本没有听说过六四。这个现象让我想起了很多,我曾经在90年代和国内一位大学教授谈过一个事情。他出自安徽的农村,本人已在大学执教多年,但是他在90年代时,不知道3年的饥荒饿死几千万人,包括他的家乡。我跟他介绍,在我插队的村子里,当时就饿死一半人口,我就问他难道这点都不知道吗,作为农民的孩子?他当时完全不信这一点,说:从来没听父母讲过。后来我跟他说最好去问一下父母,我说:你不去追问,也许他们永远不会告诉你。结果他去问了他的父亲,父亲告诉他:实实在在,就是饿死了那么多人。但是他们为了孩子的前程,父母缄口不言。这种现象,我相信现在在中国仍然在延续。这就是专制国家的特点。专制国家的老百姓为了生存下去,往往不愿意让下一代了解太多敏感的政治信息。家长如此,社会上政府又封锁所有信息管道,年轻一代,如果除了极少数处于好奇、或对当局的不满而去看这些信息之外,大部分人是不了解的。但这些信息始终存在,是抹杀不掉的。也许等到将来,红色江山终于不能再维持的时候,会有更多人来看。

但是我想,看的人,借六四问题来表达自己不满的这种情绪,大于追求历史真相的情绪。所以谈六四这个事,永远在中国是个话题,但永远不会成为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因为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在六四镇压之后,被当局强行扭转了。扭转成了以“钱”挂帅。所以在现在90后这一代人当中,很多人只关心一点,那就是:自己生活得好一点。反过来,如果是没有办法谋取一个好的生活,那仇富、仇官情绪也是非常非常强烈的。但是这个强烈背后,并没有太多地去追求历史真相、然后希望找到一条和平的、走向民主化的道路,现在看来,从网络上的言论来看,暴力语言显然要多于和平理性、民主化转型的声音。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