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明镜书刊

历史被明镜照出什么样的原形

发表时间:

当代世界,光是书刊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民众的精神需求,民众接受信息的渠道已经极大地扩展。有鉴于此,明镜集团开始大力发展网络电视和广播,“历史明镜”电视节目就是其产品中的一类。这次经“明镜书刊”节目,我们请明镜集团总主笔、“历史明镜”电视节目主持人高伐林来介绍。 

《历史明镜》电视节目片头
《历史明镜》电视节目片头 图源:明镜
广告

法广:高伐林先生,以前我们这个“明镜书刊”节目都是请你们介绍明镜出版的书籍和杂志,但最近几个月来,你们介绍明镜电视节目越来越多了?

高伐林:是的。我们从去年11月起,正式上马明镜电视节目,不到半年,已经有了多个分台、多个频道、多个专栏,每天都在制作独家的电视节目,通过明镜旗下的多家网站播出,也通过YouTube、Facebook和Twitter等社交媒体传播。有些节目,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我们看来,这其实还是“明镜书刊”,是扩展了的“明镜书刊”  是有声的、有形的、立体的明镜书刊。明镜电视节目与传统的明镜书刊紧密结合:有的,是根据书刊文字的基础,制做成电视节目;有的是制作播出了电视节目之后,再整理成文字,刊登在杂志上,或者集结成书。

法广:“历史明镜”电视节目是个什么样的节目呢?

高伐林:这个节目,顾名思义,就是讲历史,重点是中国近代史  请一些对重大历史事件、重大问题有研究的学者专家,或者亲历者、知情人,上电视屏幕,我们基本上是用直播的形式,嘉宾可以直接对观众原原本本、不加剪裁地讲述他们探索、思考的成果。现在这个节目正在逐步走向规范化,每个星期至少播出一期,每个星期一的下午,用一个小时的时间直播。

法广:与现实问题相比,历史话题是不是具有同样很强的敏感性呢?

高伐林:对中国人来说,确实如此。中国百年史没有哪一段没有谎言或者“黑洞”,先后执政的权力者设立了各种禁区,让人们动辄得咎。前不久北京“两会”通过了民法总则,其中临时增加了一个第185条:“侵害英雄烈士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与文革时代臭名昭著的“公安六条”相比,用词虽有不同,实质一脉相承,既违反了平等原则,也侵犯了自由权利。在这次会上,最高法院院长周强将去年的“狼牙山五壮士”侵权案作为法院工作的一项成果津津乐道,更是开了一个恶例。正如英国作家奥威尔在其不朽作品《1984年》中所说:“谁掌握了历史,谁就掌握了未来;而谁掌握了现在,谁就掌握了历史。”我们“历史明镜”节目,由此也就被赋予了反垄断的意义。当然,对其他人出于各种原因散布谣言或不实之词,我们也要澄清。

法广:你们这个节目涉及了哪些话题呢?

高伐林:迄今为止,已经做了26期,虽然还是刚刚起步,但已经初步显示了话题的广泛性。例如,我们请宋永毅教授、乔晞华博士讲述五十年以来文革研究的争论话题,请丁凯文讲述林彪、周恩来、黄永胜等人的关系,请口述历史工作者依娃介绍大饥荒幸存者,尤其是逃荒妇女儿童对毛泽东时代的血泪回忆,请美国华人学者冯胜平叙述对红军草地密电、毛泽东如何压服张国焘、以及红军西路军全军覆没原因的分析……改革开放也已经成为历史的一部分。所以我们也有相当一部分节目讲述邓小平时代,例如八十年代初期的大学生社团刊物、八十年代如何树立青年标兵张海迪,等等。在我们邀请的嘉宾中,名人之后是个很受关注的群体,我们请这些人来讲自己所知道的前辈。

法广:请名人之后来讲前辈,可能有人质疑:他们会不会“为尊者讳、为亲者讳”?

高伐林:我不太担心这方面的问题。由于血缘,由于亲情,他们确实难免有局限。但是他们又拥有特殊的条件,可以披露一般人很难知晓的情况。我们的节目,只是给大家提供一种新的侧面,而并非给大家一个权威结论。动手术要用无影灯,用不同角度的多盏灯来消除阴影,我们的节目就是要起到“无影灯效应”,越多元化越好,从各种角度来观察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才能减少死角,消除成见。我们请来著名作家萧军的儿子萧燕,讲述他父亲相隔二十年遭受的两次摧毁性批斗,请来国军中将高桂滋的儿子高斌,讲述两代人经历的真实的抗日战争,请来汪精卫的外孙女何重光,讲述外祖父如何记录起草孙中山的遗嘱……等等。

法广:“历史明镜”电视节目的社会反响如何?

高伐林:初步得到了观众的肯定,每次节目都有一万到数万的收看率,观众留言绝大多数是热情鼓励,也有不少人指出不足、提出建议,还有不少网友对节目涉及的话题展开了讨论。让我不无意外的是,学者都非常支持这种形式,几十期做下来,邀请哪位嘉宾上节目,他们都欣然同意,没有一位推辞的。这让我很受鼓舞。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