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环境与发展

中欧非政府组织推出创建国际生态文明大学计划

发表时间:

12月中旬在摩洛哥马拉喀什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协议签约国第22届 大会上,中国公益研究会与中欧社会论坛等组织在会上介绍了创建国际生态文明大学的计划,这一大胆的设想引发了与会者的兴趣。计划筹办方在会上介绍了他们的思路。

国际生态文明大学注册图标
国际生态文明大学注册图标 法广RFI
广告

他们认为,人类在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正在经历着一场新的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将从根本上扭转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地球无限索取的格局。2015年全球195个国家共同签署的《巴黎协定》为全世界共建生态文明奠定了基础,但是,如何将《巴黎协定》转化为具体地行动?这就是创办国际生态文明大学的意义所在。

国际生态文明大学筹办协会主席,法国雷恩环境学院校长裴雅客(Jacques Brégeon)先生是气候变化领域的先行者,他是世界上最先意识到气候变化将改变人类生产以及生存模式的学者之一,他曾经是法国前总统萨科齐2007年推动的环境大变革方案的主要策划者,也曾经为多位法国政界人物提供气候,环境方面的培训。

他向本台介绍了筹办国际生态文明大学的初衷:“首先第一个目标,就是要使全世界的决策者们真正地意识到气候变化议题的重要性,因为虽然气候变化并不是一个新的议题,但是,即使在当今世界的决策阶层依然有许多人并没有完全意识到这一点,甚至对此持有怀疑的立场。其次,是为了在全球范围内培养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人才,他们可以切实地推动落实应对气候变化的具体政策。第22届气候峰会的主要目的就是具体地落实巴黎协定,会议达成了一系列协议,并且决定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而这些措施就必须有人来具体的落实。但是,要具体行动还必须人才,这些人才必须具有多方面的学识与才能,他们最好已经拥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年龄在35岁至40岁 之间,他们必须是既懂得金融管理,又了解能源与技术的跨领域,跨文化的人才,而这些人才,不会从天上掉下来,还必须经过专业的学校来培训。这就是我们创办生态大学的出发点。我们的初步设想是首先从法国布列塔尼以及卢瓦河边开始,先在法国设立一个生态文明大学,然后,再在摩洛哥,再之后在中国。逐渐建立一个国际生态文明大学网络,在全球范围 内共同创建生态文明。”

法国著名的气候冰川学家,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主席朱泽尔(Jean Jouzel)先生是国际生态文明大学顾问委员会的成员之一,他向本台表达了他对此一项目的看法:“我 们面对的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遭受破坏以及气候升温的严峻的现实,在这样的背景下,必须在全世界范围内发动保护环境的各类活动,而我们看到,在目前的条件 下,要在环境气候领域培训专业人才,并非易事。这就是为什么有必要创办一个国际生态文明大学,而且该计划从一开始就与中国有着紧密的联系,因为它是由中欧社会论坛提出,同时又受到中国企业家的支持。确实,我们都注意到,中国企业已经充分意识到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毫无疑问,中国将在应对气候变化的领域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因为,中国本身就是全球第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在美国政坛目前出现反复的背景下,欧盟期待能够在气候领域同中国一道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共建生态文明这是我们今后几十年内的发展目标。”

的确,欧盟与中国应该在气候领域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这也是法国罗瓦河大西洋大区参议员,法国参议院可持续发展经济委员会的委员 鲁南•唐戴克(Ronan Dantec)先生的观点,唐戴克先生也是国际生态文明大学顾问委员会成员。唐戴克先生向本台表示,作为南特地区的议员,他十分支持在南特地区创建首个国际生态大学,因为,他认为中国与欧盟应该在气候领域拥有一个共同探索,共同思考的园地。

香港理工大学教授于硕也是国际生态文明大学筹委会的成员之一,她认为创办生态大学的计划带有创造性,他超越了传统大学的教学模式。

她表示:“生态大学是一个十分有意思的计划,它的基本的思想依据其实是重返自然家园,它超越了国家,领土的概念,它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生态大学,而是一大整体的设计。他是对传统大学的一大革新。这是一个野心勃勃的计划,但也面对着十分严峻的挑战。他的起因是在南特地区的有一个企业主叫Bernard Bremond,他把自己的有七十多公顷面积的庄园贡献出来,开发创办这么一座生态大学。这事件本身就十分有意义,用法文来说,就是de abstrait au concret, de territoire au terroire, 中文可以说是从抽象到具体,从国土到沃土,也就是说,原先我们是从国家的尺度来衡量,从领土的范围内来思考一些抽象的概念,而生态文明大学是超越了国家的机制,成为中欧共同创建回到本土的设想。所以,它不是一个单纯的学院,而是一个整体的哲学,历史的设计。这一计划的落实需要大家的努力,需要大家在观念上的认同。现在虽然已经有了地方,有了合作单位,布列塔尼大学,法国大学联合会,中国方面有一些基金会,比如说,阿拉善基金会,一直以来从事环境方面的工作。也在推动公民思维,自己建设自己家园的运动。但是,这一包含着教授知识的传授,新思想,新观念,走出传统的大学,能否成功?面临着挑战。大家都清楚,我们不能够象以前那样生活下去,有学者写过一本书,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明天,没有生物多样性,人类如何生活? 我们当然不可能重返家园,因为自然已经被人类变坏了,甚至都出现了一个新的概念,叫做,Anthropocene, 人类纪,这是一个新的地质期,地质学家要在今年年底之前将此一词作为一个新的地质概念收入人类词典,也就是说,人类正在以不可捏转的方式改变着地球,所以,我们不能够如此继续下去,既然如此,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 生态大学,就是要告诉我们今后应该怎么办,应该如何去教育我们的下一代?”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