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中国/政治

前中央文革小组成员戚本禹昨日在上海举殡

前中央文革小组最后一名离世的成员戚本禹,4月24日在上海举殡,共有200多人参加遗体告别仪式;各地不少左派团体如“红歌会”﹑“毛学会”等送了花圈,还有一些当年的“文革”造反派成员,也专程从外地赶到。告别仪式由戚家私人举办,戚家直接控制到场人员和花圈名单,林彪的女儿林立衡原本想以真名送花圈,不过遭到禁止。

中国要在北京大学举行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 图为疑似文革宣传招贴
中国要在北京大学举行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 图为疑似文革宣传招贴 网络照片
广告

据香港《明报》的报道,戚本禹4月20日因患胃癌在上海病逝,终年85岁,他的遗体告别仪式昨天在上海龙华殡仪馆举行。灵堂横额上写着“沉痛悼念戚本禹先生。”因为戚本人早于1983年已被开除党籍,所以不能再称为“同志”,遗体上覆盖以普通黄布,所有参加者皆手执一支黄色康乃馨,向戚本禹的遗体三鞠躬后,分批上前献花。在灵堂内外摆放有多个来自山西、河南等地的“红歌会”﹑“毛学会”等左派团体的花圈,文革中上海“写作组”的负责人朱永嘉等人均有送花圈。

不过,与戚本禹生前交往甚密的“造反派”头目如蒯大富、韩爱晶等人则不见踪影。戚本禹灵堂两侧的主輓联上书“光明磊落一生正气 作风淳朴品德崇高”,不过有研究文革的学者认为,戚本禹晚年一直不承认对文革中的悲剧负有责任,“他说自己没有指挥过打人、杀人,但是刀笔吏写文章难道就不用负责任吗?当年希特勒也没有直接杀死过多少犹太人,那么所有罪过就不用再算到希特勒头上了吗”?

作者山巅一水的文章说,早在新世纪之初,就听人说戚本禹在上海图书馆工作,用化名,在写回忆录。当时我想,像他这样当了“文革”闯将旋即又当“文革”囚徒的经历,回忆“文革”一定有一个独特视角,无论如何,不失其史料价值。没想到,据称,他一如既往坚持伟大“文革”,忠于伟大领袖。田家英与戚本禹同样曾经是毛泽东的秘书、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但两人最大的不同则在于,一为诤臣,一为谀臣。

戚本禹原本只是田家英手下的一个小人物,喜爱投机钻营,打击别人,抬高自己,思想品质恶劣,经批评不思悔改,终被田家英逐出秘书室。后投靠陈伯达、江青一伙,成为陷害田家英的凶恶打手。当他重新杀回中办,从田家英手中接受移交,那小人得志的踌躇满志之态可以想见。早在1959年7月23日,庐山严厉批判彭德怀的会议上,田家英虽然也受到错误批评,但强烈的责任感并未稍减。

1960年赴浙江调查,如实汇报情况,促成了解散公共食堂,促成了纠左的《六十条》。七千人大会后,田家英赴湖南调查,与安徽比较,得出结论,包产到户确实是恢复生产、战胜经济困难的好办法。之后再派人赴各地调查,进一步证明了包产到户的优越性。田家英在刘少奇和邓小平的指示下,开始起草《恢复农业生产的十大政策》,提出继续放宽政策,包括包产到户的多种经营方式都可以搞,不要一刀切。

然而,毛泽东不同意包产到户,凡提出包产到户的都受到批评,田家英也做了检查,但他面对责任,没有向上推,也没有向下推,尤其始终没有说出刘少奇委托他向毛泽东提建议一事。1966年初,人造的阶级斗争日益紧张,田家英早有大祸临头之感,但他向人表示,以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作为座右铭。有档案证明,最后汪东兴找他谈话,向他指出:“你这样,命运会比彭德怀、彭真更惨!”

山巅一水的文章又说,但田家英却表示:“你转告主席,我接受还要惨的结局!”田家英曾向人谈到要写谭嗣同,有人劝他“你万不可”。 最终,当年的谭嗣同死于菜市口,而田家英则死于中南海。如今,戚本禹也总算走完了他不易的一生,至死坚持伟大“文革”,忠于伟大领袖,难怪左派代表人物张宏良近日写文章悼念戚本禹,口口声声“戚老”“戚老”, 可见,戚本禹俨然已经成为张宏良们的精神领袖了。(本文资料来源于石翔主编《政治的祭坛》、丁弘随笔《渔樵闲话》。特此说明并致谢。)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分享 :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