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时事观察

中国经济可能提早跃居世界第一的尴尬

发表时间:

4月30日,世界银行的国际比较计划(ICP)发布最新报告,根据对货币在不同国家购买力的评估,认为,中国2014年就可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在此之前,关于中国经济总量何时赶超美国的最乐观估计是2018年(《经济学人》)。世行这份报告的结论因此多少有些令人意外,而中国方面的反应也颇有些不以为然。

广告

统计方法的争议

根据法新社的报道,世界银行国际比较计划这份最新报告由多家国际机构共同完成。它以2011年的数据为基础,在按传统方式比较各国经济生产总量的同时,采用购买力平价法,纳入对货币在不同国家购买力的评估。这样对比得出的结论就是美国虽然目前仍然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但中国已经紧随其后。位居第三的是另一个人口大国 印度。日本只屈居第四。根据这些数据,中国有可能在今年就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

这是国际比较计划自2005年以来首次更新数据,推出新报告。在2005年的报告中,世行认为,中国的经济规模尚不及美国的一半,仅为美国的43%。但最新报告使用购买力平价这一新方法得出的结论则是,2011年中国GDP达到了美国的87%。

如果说近年来经济学界很少有人质疑中国经济赶超美国的总趋势的话,世行最新报告得出结论的计算方法并非没有争议。按照传统的各国国民生产总值对比,2011年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为15万6千8百美元,远远超过中国的8万2千2百70亿美元的水平。但经济学界普遍认为这种方法不能反映一个国家服务或商品的真实成本。国际比较计划采用购买力平价法后,中美之间的这种差距则明显缩小。法国中国经济研究所(Institut de Recherche sur l’Economie de la Chine)负责人玛丽-弗朗索瓦兹•雷纳尔(Mary-Françoise Renard)向法国电视台法国24(France 24)表示,她认为这种方法远比传统的对比各国国民生产总值的方法更能贴近现实。因为这种方法考虑了某些商品或服务在不同国家的价格差异,比如一瓶啤酒或者一次理发的价格在中国要比在美国便宜的多。但她也同时指出,购买力平价指标也带有一定的主观成分,因为它的依据是调查者根据需要主观确定的一个服务或商品名单,而各国消费者对服务或商品的需求并不相同。《华尔街日报》中文版4月30日也发表分析文章就此指出,PPP也就是购买力平价(purchasing power parity,)可以有效反映发展中国家拥有的隐藏优势,比如,中国政府的养兵成本比美国要低得多。但是,这个“概念也有很大的局限性,中国无法以PPP货币购买导弹、船只、iPhone和德国汽车。购买这些东西,中国必须按市场现行汇率支付。这就是为什么汇率估值在对比国家实力时会显得更加重要的原因。”

光环背后

在这些统计方法自身的优劣争议之外,其他经济指标也使人不得不另眼看待这则中国经济提前跃居世界第一的消息。同样是国际比较计划的数据,在人均国民生产排行榜上,美国位居第12,中国则远远落后,只排在第99位。换句话说,如果中国作为国家可以为其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一自豪的话,众多每日为柴米油盐、为上学、为就医等具体开销发愁的中国个体并不比美国消费者富有。《华尔街日报》中文网相关文章引述IMF前官员、目前是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Moody's Investors Service Inc.)驻香港经济学家的施瓦茨(Stephen Schwartz)说,不难想象人口越多的国家会有更高的产值。他说,如果按人均单位衡量,中国依然非常贫困。

更何况,中国经济快速增长30多年也积累了一系列潜在风险。法国中国经济研究所(Institut de Recherche sur l’Economie de la Chine)负责人玛丽-弗朗索瓦兹•雷纳尔(Mary-Françoise Renard)接受法国电视台法国24(France 24)采访时则指出,中国银行业目前面对的困难难说不会演变成一场金融危机,因此,尽管中国经济统领世界虽然是大势所趋,但将2014年作为起点恐怕为时过早。

中国官媒低调,民间舆论质疑

倘若世行报告的预测变成现实,那就意味着美国将失去它自1872起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独领风骚的地位,而这种力量对比格局的变化可能产生的影响也将远超出经济领域。但中国政府并没有对提前跃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的可能性而喜不自禁。根据法新社4月30日的报道,世界银行报告特别强调,中国国家统计局对相关结论和计算方法态度有所保留,不接受将这些数据列为官方数据。新华社5月1日发表短评,提醒中国经济应当“警惕虚胖”,指出“学界对购买力平价的比较方法仍具有争议”,而“如果对购买力平价方法下得出的“虚胖”成就沾沾自喜,对中国的改革发展大计并无积极意义。”

瑞士驻世界经济论坛经济分析师Thierry Geiger针对中国官方对世行报告数据的种种保留态度向法新社指出,世界经济重心向新兴经济国家转移有其地缘政治效应,比如在气候问题或金融问题的国际谈判中,在承担道义责任方面,在发挥领导作用方面。而中国统计部门对世行这些数据不予肯定表明中国并不想承担作为世界第一应当承担的责任,更希望继续被看作是新兴经济体,而不是世界领导者。

中国财经媒体面对这项新的荣誉似乎半信半疑。仅以《新浪财经》网和《经济参考报》4月30日的相关报道为例,相关标题都标注了问号(《经济参考报》:中国今年或将超越美国成全球最大经济体?《新浪财经》:中国有望超越美国成全球最大经济体?)财经新媒体平台《华尔街见闻》同一天的报道文章:“中国经济总量今年超越美国?”带着几分调侃,指出,“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的GDP从某种程度上说‘并不靠谱’。而且此前已有美国学者以此方法计算,肯定中国经济规模早在2010年就已经超过了美国。

中国民间舆论中有多少人对跃居世界第一而欢呼雀跃呢?新浪财经相关文章的网友评论颇为有趣。泅水_暮鴉[江苏泰州]写道:“别太把老外的忽悠当真了。”,秋叶_无双[江苏泰州]反问:“中国第一,朝鲜第二,你信么?”[湖北武汉]网友高源fromlazio表示:“不患贫而患不均 ”。[内蒙古通辽]署名鹤立堪风的网友则指出:“竭泽而渔的繁荣,不值得炫耀”。林林L1982质问说:中国的GDP知道怎么来的?贱卖资源!出卖廉价劳动力。然后再利用这个创造的外汇开动印钞机,造泡沫房地产。这种断子绝代的发展方式和13亿人创造出来的资源再泡沫化经济,这经济总量能低吗?但这和贫苦大众和(有)关系吗?网友莱斯利君 在其新浪微博帐户中表达了他在经济指数之外的期待,他说:中国已经是土豪,对于它何时超越美国我倒不是很在意,其实中国经济总量超越美国不是难事,我更希望看到中国制度上的创新与开明,素质上的文明,文化上的多元开放,成为一个真正的令人信服的大国强国,令中国人能真正抬起头并底气十足。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