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要闻解说

张伦:中国关押和平奖得主刘晓波有损大国形象

发表时间:

今天是诺贝尔和平奖颁奖的日子,也同时是中国著名的政治异见学者、零八宪章的起草者之一刘晓波获奖一周年。人们还记得,一年前,但挪威诺贝尔和平奖评奖委员会把2010年的和平奖授予关押在狱中的刘晓波时所引发的巨大震动,一年过去了,诺奖得主仍然被关押,包括他妻子在内的家人被监视居住,外界很少得到刘晓波的消息。与此同时,北京因诺贝尔奖颁发给刘晓波而怒不可遏,时隔一年,该事件对中挪两国双边关系的影响依然可见,在诺奖颁发的季节,有关诺奖的消息再次被成为官方忌讳。居住在巴黎的学者张伦先生就此接受本台采访。

要闻解说
要闻解说 RFI
广告

您怎么看上届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刘晓波仍然被关押的这个现实?

从诺贝尔奖建立以来,不管获奖者受到多少争议,但基本上他们都是为世界的和平、人权的进步做出很多贡献的人士。所以诺贝尔和平奖仍然在世界拥有极高的荣誉。这一年多,中国迄今为止唯一的一位和平奖获得者刘晓波先生被中国当局监禁,妻子和家人都受到软禁,这个事实本身恰恰从另一个角度讲证明了诺贝尔和平奖赋予刘晓波先生具有合法性,中国的人权事业还是有很大的问题,需要国际社会加以关注,也需要中国人自己加以努力,更需要中国政府不断地改进。 但恰恰在这一点上,中国政府这一年多的所在所谓给我们正好是一个相反的印象。

就在今年诺贝尔奖颁发之前不久,从北京传出了若干有关刘晓波的消息,说他被允许在中秋节期间父亲去世之后,短暂回家奔丧,还有说被允许会见家人。有分析指这些消息是北京当局故意释放的,是策划好的公关行为,您对此怎么分析?

两种可能都有,一种是刘晓波先生确实是被允许暂时出监狱,去父亲的葬礼,也可能没有这样的事情,完全就是一个公关的伎俩。但不管怎么说,中国唯一的一个和平奖获得者,只因言论上提出希望中国改革、进步、落实人权、参与提出08宪章,这些都是属于宪法明确规定的权限的范围,就被判处重刑,这本身就说明中国法制的进步要有很长的路要走。刘晓波先生仍然在监狱里这样一个现实是不能令人接受的。也是中国政府无论怎样做也不能改变其形象的一个事实。唯一能够改变其形象的做法就是将刘晓波先生从监狱中释放出来。

事实上,不要说刘晓波先生是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就是对一个普通的在押犯,在其父亲去世时,允许其回家奔丧、看一下,这应是基本的人道要求,并没有什么值得去夸耀的。

在诺奖颁发之际,诺奖的影响力是否会促使北京放松对刘晓波的监控?或者是有提前释放的可能吗?

我想,不光是对刘晓波先生,对其他异议人士的打压可能都会有些许放松,可能会不象以前那样肆无忌惮,那样公然践踏法律,完全用黑社会的方式对待中国社会不同的声音。鉴于十八大在即,中国的权利之争进入白热化的阶段,中国长期积累的社会矛盾也到了一个高峰期。但对于刘晓波先生短期内能够获释我并不抱乐观的看法,我想如何对待刘晓波的关押问题可能要取决于几个因素。

一是国际社会的压力,在世界经济金融危机的影响下,目前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压力可能会有所减少。一方面也取决于中国政治经济的发展,比如说,也许要等到十八大之后,中国新一代领导人掌握政权之后,取决于他们如何看待中国下一步的政治社会发展。也是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可能将来在处理刘晓波先生的问题上才能有一个比较明朗的态势出来。

在诺贝尔奖颁奖之际,我们看到,中国的网络包括官方媒体对相关消息的封杀还是一如既往,您怎么看中国政府的做法?您认为民间真正的声音应该是怎样的?

中国官方这种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的做法和鸵鸟政策事实上非常不符合中国这样一个正在发展的一个大国的形象。一方面中国随着经济的发展要在世界上扮演一个正面的、负责任的、与世界文明发展主流相契合的大国形象,但另一方面,在处理这些问题上,显示出的脆弱、敏感、神经和不自信、甚至自打嘴巴、自己违背自己法律的一个非常脆弱的形象,是非常矛盾的,也是不应该的。

只要中国政治改革的僵局仍然没有打破,只要中国的社会矛盾依然在这样得积累,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我们恐怕仍然还是要面对这样一个非常荒诞的局面继续下去。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