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沧海桑田

专访台湾关怀中国人权联盟理事长杨宪宏

发表时间:

近年来,随着中国在经济上的迅速崛起,中国的人权问题愈发受到各方的密切关注。今年四月初,美国国务院公布《2010年度人权国别报告》,点名抨击了多个国家。国务卿克林顿在谈到中国的人权问题时,指称中国人权状况负面趋势变得更加“恶化”。为了推动中国人权事业的发展,一些维权组织应运而生。我们在今天的本节目中,请来“台湾关怀中国人权联盟”理事长杨宪宏先生,请他来向我们介绍一下创立这个组织的初衷以及该组织的工作目标。

广告

法广:“台湾关怀中国人权联盟”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诞生的,它的主要工作目标是什么?

杨:台湾与中国之间近年来的交往频繁,在这种交往中,我们透过许多朋友了解到,许多台商、特别是一些年轻人,他们到中国大陆去亲身体验感觉到,中国大陆的人权状况、自由的状况与台湾相比,差别太大。大家都担心:如果台湾政府继续与大陆这样交往下去,由于人权标准不一样,对自由的见解不同,甚至中国在法制上不够完整,也不是一个有民主的地方,台湾可能会受害。有关刘晓波、艾未未、陈光诚、胡佳、郭飞雄、黄琦等事件,在台湾均有报道。但是在报道过程中,我们感觉到,台湾政府方面的声音太小、甚至不够,它往往在社会的压力之下才会表示,凡是牵涉到中国人权的问题,台湾政府的反应都太慢。因此大家都感到有必要成立一个非政府组织来督促政府对相关问题作出表态。甚至在ECFA(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签署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其中很多内容,如果没有放进人权标准,等于签了白签,没有用。比如一些商业争议机制,如何调解、如何仲裁,这类问题纷纷牵涉到法制与人权问题。两岸之间在法制与人权问题上落差太大。因此双方在相关问题上至今毫无进展。这是大多数台湾人民最关注的问题。这也促使我们成立一个非政府组织,来督促政府在与中国交往过程中,将有关人权问题提升为关照的价值之一。不要一切都向“钱”看,只关注台湾的利益。这些都是小利益,重要的是人权、自由、平等、法制、民主等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在双方的交往过程中不予提出,那么,我认为交往的意义就不大。应该赚的钱,台湾都已赚了。剩下的两岸如果保持一个稳定的关系,人权必然要成为一个重大项目。这一点,无论是民进党、还是国民党内部的有识之士都十分清楚。但是尚未成为这两个政党在两岸问题上最为关心的问题。其实是社会压力不够。


法广:“台湾关怀中国人权联盟”何时成立,成立以来,在推动中国人权事业发展方面,采取了哪些具体行动?

杨:“台湾关怀中国人权联盟”刚刚成立不久。我们在行政院的内政部申请成立一个全国性的人权团体。“台湾关怀中国人权联盟”这个名字已经很清楚了。我们关心的问题,除了声援刘小波,对艾未未、陈光诚也十分关注。最近,针对陈光诚、袁伟静的事件,我们表示,袁伟静曾致函马英九总统。这封信透过我们“台湾关怀中国人权联盟”转交给总统。后来这个转交的程序,马英九总统也派出人与我们接洽。后来马英九总统派人转告我们,相关的资料均以收到,同时表示,在未来他认为适当的时间,会对袁伟静写给他的信作出答复。而且他也关心陈光诚、袁伟静及其他们的小孩的处境。我想,“台湾关怀中国人权联盟”在督促政府、特别是首长、包括总统这些人以国际社会同样高度关注人权问题。另外,马英九在转给我们的资料中表示,他曾要求中国释放刘小波。
“台湾关怀中国人权联盟”的成立并不是要为难任何政治人物,只是督促和提醒所有的政治人物在所考虑的政治目标上面,关注人权问题。下一步的目标,是高出国际水准。比如艾未未,台北市议员最关心市政府是否维持属下的台北市美术馆在今年十月举行的艾未未展的计划。这个计划已策划了两年多时间。因此,并不应因为艾未未目前遭遇的情况而取消。台北市政府已经宣布维持原计划,唯一的可能变化,就是艾未未本人无法前来。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争取让艾未未能够前来,否则将向中国政府提出抗议。影响两岸关系、影响两岸人民情感的事情,我们要表达出来。

法广:“台湾关怀中国人权联盟”有没有与中国大陆方面建立直接联系?
杨:建立联系的均为维权律师和人士。过去几年,在这个组织正式成立之前,我们在台湾的中央广播电台有一个节目,专门打电话给维权律师、维权人士、失地的农民等,包括被困在东京机场三个月的上海市民冯正虎,其间,我们大概给他打了十次电话。“上海市民要回家”这个题目我们都做。更不用说过去我们对刘晓波、陈光诚、袁伟静、胡佳的访问,很多维权律师都与我们有联系。只要有任何一个案子,我们都会直接访问,让他们的声音直接发出来。这一类的工作我们已做了五年,我们与大陆的这些朋友累计了丰富的联系,我们知道他们发生的问题。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