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思潮与政见

刘晓波获奖之后的世界与中国

发表时间:

奥斯陆诺贝尔和平奖授奖仪式虽然落下了帷幕,但围绕刘晓波不能领奖而已空椅子面对世界的今年诺奖颁奖典礼的争议还在继续。此次授奖仪式给世界舆论传达了何种信息?我们在今天的《思潮与政见》专题节目时间里,谈谈这一话题,欢迎大家收听。

广告

从欧洲舆论角度观察,刘晓波获得今年度的诺贝尔和平奖从今年十月到目前长达两个月的时间里,一直是世界媒体关注的焦点。由于中国一位正在狱中的异议人士获奖,而其本人及其亲属均不能代其领奖,诺委会决定以空椅子面对世界,使得今年的诺奖仪式受到舆论的强烈关注。刘晓波及其亲人均不能出席领奖,是1936年来诺贝尔和平奖颁奖的首次。正因为这一特别的象征,使得世界舆论将对中国关注的焦点从经济发展转移到了中国的人权状况,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是自一九八九年六四惨案以来,外界对中国人权状况的一次深度聚焦。

众多的观察家注意到,此次授奖仪式将从多方面给西方舆论留下深远影响。

首当其冲的影响即是有关中国内部民主诉求的代表性问题。刘晓波无法出席领奖仪式,即使可以由刘晓波仍在狱中的理由解释,但是刘晓波的妻子刘霞并不是在押囚犯,为什么就不能代领?而且数以百计的中国人因为授奖仪式不能外出,他们难道也有刑事犯罪之嫌而不能走出国门?对于众多对中国问题并不太关心的西方民众说来,二十年来中国经济的成长有目共睹,于是认为中国的法制与政治制度也日趋完善,但众多中国公民被阻止出国这一事实打破了这种经济发展自然推动民主进步的推论。而同时,由于被阻止出国的人士众多,也从一个侧面向西方公众形象地揭示了中国除了经济成长和强烈民族主义情绪之外还存在着民主诉求,而这种诉求也并非如官方媒体所说的那么边缘化。换言之,中国官方长期对外营造的中国人民“爱国、爱党主义”的整体形象被有力证伪。

价值的紧箍咒

在这种语境下,中国官方以刘晓波为在押罪犯和干涉中国内政来要求各国杯葛刘晓波授奖仪式的理由于是显得极为苍白。众多媒体指出,刘晓波的获奖及其在押的事实实际上无异于给欧美民主国家装上了一幅价值的紧箍咒。自此之后,西方政要同中国打交道都难以回避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刘晓波仍在狱中的问题。从这一意义上说,刘晓波的获奖使以人权、舆论自由为核心的普世价值获得了提升。一个时期以来,由于欧美经济处于深度危机之中,面对中国一枝独秀的经济成长,西方领导人从振兴经济的短期利益考虑,在同中国打交道时,避谈价值,希望以此从中国获得大笔商业合同。刘晓波获得诺奖之后,在今后西方国家同中国外交谈判桌上,人权与言论自由问题将会受到更多关注。

同时,没有政改的中国经济发展,能否使中国成为一个正常市场经济也成为疑问。长期以来,西方舆论,包括中国人自己均认为或者期望中国会通过经济的渐进改革,而走向较为成熟的市场经济。但是,这一想法同样无法接受现实的检验。法国《扩展》杂志主编就直接了当地说:直到现在发展的结果是,中国既无正常的市场,也无自由的竞争,有的只是仍然带有共产主义胎记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中国政府对于挪威政府的经济制裁和对诺贝尔委员会的谴责,一是以不允许干涉内政为名,二是以中国有独立的司法系统进行的。换句话说,中国官方在此问题上仍然是站在西方的司法独立这一价值理念上讲话的。但是,包括诺贝尔委员会主席亚格兰在内众多人士均指出,中国签署了联合国人权公约,中国宪法中也加入了保护人权的条款,所以中国官方本身也是认同普世价值的。关押刘晓波有违中国自己的宪法,封杀有关刘晓波获奖的信息有违自己已经承诺的价值准则。

可以说,从这个角度,此次刘晓波获奖争议也使西方公众了解了更多关于中国宪法与中国对普世价值的纸上认同但却不能落实的实例。使得中国宪法与现实的冲突大白于西方舆论世界。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